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酸和碱 > 酸的化学性质 > 酸的通性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21 题号:6465854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阅资料】NaCl 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HCl 
请你写出一种可能的猜想: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实验小组分组分别进行了以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滴加紫色石蕊溶液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含有HCl
(2)加入少量CuO粉末粉末溶解,溶液变蓝溶液中含有HCl
(3)滴加Na2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含有HCl

请写出实验操作(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饮茶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习惯。茶叶中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与营养素,适量饮茶能够提神健脑、生津解渴、除湿清热、祛病轻身,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但时间长了,茶具上会生成一层厚厚的茶垢,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同时产生大量气体。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1)下图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主要成分: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2H2O2
去渍原理:过碳酸钠溶于水时能生成碳酸钠(俗称苏打)和过氧化氢
使用方法:产品与水(50℃左右的热水)按1:20比例配兑,水量以淹盖水垢为准
(2)过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
(3)过碳酸钠水溶液中主要含有的微粒为Na+、OH-、H2O2和H2O。
【提出问题I】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什么?
【猜想1】小军同学猜想是O2,他的依据是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含有_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受热会快速分解出氧气。
【猜想2】静静同学猜想是CO2,她的依据是过碳酸钠水溶液中有碳酸根离子,遇到H+会生成CO2
同学们一致认为她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过碳酸钠水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或“碱”或“中”),不可能有H+
【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在左图所示的试管口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无明显现象该气体不是CO2
拔下橡胶塞,向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________该气体为O2
【提出问题II】茶垢清洁剂中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的原因除了温度外,还有其他因素吗?
【猜想】可能是过碳酸钠溶液中的某种微粒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及现象】如图所示向四支装有10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水、NaOH溶液、Na2CO3溶液、NaNO3溶液。观察到AD中没有明显变化。BC中产生大量气泡。

【分析和结论】
(1)大家认为不需要做A实验,原因是________
(2)对比实验现象可知: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加快作用的微粒为________
【拓展延伸】茶垢清洁剂溶于水后,持续释放出大量的活性氧,活性氧在水中高速运动,与各种顽固污渍反应,最终达到清洁目的。
2023-07-01更新 | 10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材料。

(1)青少年看书、写字一定要爱护眼睛,台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照明用具。图1中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利用了铝的________性;
(2)Mg、Cu、Fe三种金属在稀盐酸里的反应现象如图2所示。图2中X所代表的金属是_______(填“Cu”或“Fe”);
(3)下列有关金属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Mn元素的化合价
B利用金属的年代:
C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D元素的含量
(4)金属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此流程中,铝镓(Ga)合金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循环使用;
②写出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某金属粉末中除含有Al外还含有一定量的Fe和Cu,为证明Fe和Cu的存在并测定其中Al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资料在线: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H2O+2NaOH=2NaAlO2+3H2↑),Fe和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①请完成证明金属粉末中存在Fe和Cu的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I.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除去铝
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含有铁
I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多次洗涤剩余固体剩余固体呈紫红色证明含有铜

②为探究该金属粉末中Al的质量分数,取20 g该金属粉末,把100 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5份依次加入,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实验过程中得到的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
加NaOH溶液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剩余固体的质量/g1 7.3n11.9

I以上数据可知,上表中n的值为___________
II该金属粉末中A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019-12-26更新 | 73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有益拓展。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收集了家中的一些物品进行了实验探究。
【准备的物品】:食用醋精、食盐、纯碱、紫甘蓝汁、氯化钙除湿剂(某品牌)、生锈铁钉、pH试纸(带标准比色卡)、筷子。
【资料1】①食用醋精中含有10%~15%的醋酸,呈无色。
②氯化钙除湿剂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水溶液无色、显中性;氯化钙可与纯碱发生反应:。(除湿剂的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
③紫甘蓝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
【实验探究Ⅰ】探究酸的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将紫甘蓝汁液滴入醋精中溶液变成______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②将生锈铁钉放入醋精中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为______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某些______反应
③将醋精加入纯碱中有气泡冒出酸能与碱反应
【表达交流Ⅰ】
(1)小明认为步骤③不能得到“酸能与碱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2)小亮想利用pH试纸进一步测定醋精的酸碱度,在实验中他用到了筷子,该实验中“筷子”能替代实验仪器中的______
【实验探究Ⅱ】探究纯碱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资料Ⅱ】①水、氯化钠溶液均为中性;C1-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
②Na2CO3在水中全部电离生成Na+
参考分析资料Ⅰ和资料Ⅱ的信息后,小晶利用上面准备的药品,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交流表达Ⅱ】
(1)X水溶液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加入X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不新增药品,检验加入的X溶液已足量(这里“足量”可以是恰好用量或过量)的方法是______
(3)溶液M呈______色,说明纯碱水溶液显碱性与有关。
2022-05-11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