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酸和碱 > 酸的化学性质 > 酸的通性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3 题号:6494668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1)为验证猜想2,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强认为猜想2正确。小强的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2的正确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为验证猜想3,选锌粒做试剂。若猜想3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验证猜想4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钾溶液
【拓展与应用】
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HCl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_______________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此方法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黑龙江哈尔滨·中考模拟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据资料介绍: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高温加热能生成黑色固体和一种气体。小明在实验室进行了下列实验:

   
根据以上图示回答问题:
(1)气体A的化学式为_____,现象C是_____
(2)对黑色固体B的探究:
【实验现象】在向黑色固体B中加过量稀盐酸的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由此可知黑色固体B中没有铁,判断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①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②它们都可以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其中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猜想】黑色固体B是Ⅰ、FeO Ⅱ、Fe3O4 Ⅲ、_____
【实验分析】
①小亮认为,如果猜想Ⅱ 成立,则溶液D中的溶质为_____
②小意认为,要确定黑色固体B的组成,还应该继续称量B的质量。若实验称得黑色固体B的质量为30.4g,则B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猜想_____成立。则氧化铁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019-10-05更新 | 5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做了中和反应实验。
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内滴入2滴的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边滴边振荡。
上述方案实施时,能说明两者恰好完成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乙同学在做“硫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Na2SO4___________猜想三:Na2SO4和NaOH
【查阅资料】
①Na2SO4溶液显中性
②A1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将打磨的铝片浸入溶液中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猜想二成立
结论资料和信息,你___________(填“同意”、“不同意”)乙同学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
如果乙同学的猜想二是正确的。请你再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CuO___________猜想二成立
【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二成立,下列试剂还可以选择的是___________
A 紫色石蕊 B Cu C Cu (OH)2 D Ba(NO3)2溶液 E Na2CO3溶液
2021-04-25更新 | 55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一种自加热食品包装中加热包的成分有:生石灰、活性炭、铝粉、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镁。使用时需向加热包加水,课堂上老师取适量加热包中的固体样品进行如图实验:
   
(1)实验A中,将样品加入水里,触摸烧杯外壁发烫,其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B中,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剧烈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可能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小组同学对气体成分和锥形瓶内溶液进行探究。
Ⅰ.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假设】
假设一:只有H2,假设二:只有CO2,假设三:H2和CO2
【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①当气体通过甲时,现象___________,证明假设一不成立。
②丁装置中出现___________的现象时,证明假设三成立,丁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在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
③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Ⅱ、对锥形瓶内的溶液进行探究。
实验后,小萍同学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原因是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总结反思】
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
C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
2021-05-29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