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 化学方程式与实验的计算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2 题号:7798864
某兴趣小组对食用纯碱和食用小苏打两种粉末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名称食用纯碱食用小苏打
主要成分Na2CO3NaHCO3
酸碱性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显碱性
热稳定性受热不分解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

[实验探究]
(1)探究两者水溶液酸碱性的差异
小明分别向等浓度的两种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两者都变_____色,但食用纯碱溶液中颜色更深,由此推测可能_____溶液碱性更强.小欢认为要比较两种溶液的碱性强弱,可直接用_____进行测定.
(2)验证两种粉末的稳定性
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按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到_____(填“甲”或“乙”)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
(3)测定食用纯碱粉末的纯度
取食用纯碱粉末试样,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测定.
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称量时间质量/g
试样11.0
装置+稀盐酸160.0
装置+稀盐酸+试样反应开始后20s167.0
装置+稀盐酸+试样反应开始后30s166.6
装置+稀盐酸+试样反应开始后90s166.6

①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②通过计算确定食用纯碱粉末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③如果测得的结果比实际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答一种即可)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实验室里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确定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中只含碳酸钠;
猜想Ⅱ:固体中只含氢氧化钠;
猜想Ⅲ:固体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 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Ⅲ成立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几乎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
【进行实验】取2g固体,在25℃、101kPa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过分液漏斗滴加足量稀硫酸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③充分反应后,恢复至25℃、101kPa,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220mL。
【实验分析】
①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充分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的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_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
③已知在25℃、101kPa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则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 (结果保留至0.1%)。
(3)除去固体中的碳酸钠。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如下图:
   
【实验分析】该流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①、②、③均需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50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现有一份由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样品,质量为6.0g。小明设计了图中的装置,请你参与探究。
   
【实验目的】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并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①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向装有样品的A装置内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等到B中无气泡产生,称量B装置的质量增重2.2g。
②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使B装置与空气连通。向D装置内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充分反应(确保溶液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可观察到C中液体进入到B中,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请回答: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 ,可能使测量结果不准确的因素有(写一种) _____
(2)在步骤②中,B装置内按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实验拓展】反应结束后,B装置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有多种情况,其中的一种是只含有硫酸钠,还有的情况是(有几种写几种): _____ 。你怎样用简单方法验证溶质只含有硫酸钠的情况: _____
2019-03-29更新 | 20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与盐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加到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意外发现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生成。同学们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是Mg(OH)2
猜想②是MgCO3
猜想③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①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表示气体通过方向)依次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_(填“A→B”或“B→A”)。
【实验现象】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③正确。请写出Mg(OH)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拓展探究】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_________,也能检验MgCO3的存在。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了下列探究: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如图2所示装置中(假设每一步骤均进行完全)。
【实验数据】
装置C的质量装置D的质量
通入气体前292.4g198.2g
通入气体后294.2g207.0g

【实验结论】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2·yMgCO3表示,则x:y=_________
2022-07-03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