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酸和碱 > 酸的化学性质 > 酸的通性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7 题号:8102735
科学城中学的另一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含杂质SiO2、CaO,还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与足量的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结束后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还进行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①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的显现出红色。
③FeCl3只能在较强的酸性溶液中存在,若pH>3.8时,FeCl3会完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Fe(OH)3沉淀。
④已知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假设猜想】
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废液中除含有CaCl2外,还作出以下三种合理的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CaCl2
猜想2:溶质有CaCl2和HCl
猜想3:溶质有CaCl2,HCl和FeCl3
请写出猜想3中有FeCl3的依据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过滤后的废液于试管中,
滴加溶液__________
溶液没有变红废液的溶质中不含FeCl3
步骤2:另取少量过滤后的废液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2成立

【反思评价】
(1)上述步骤2中,小明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检测废液的pH来判断是否含有HCl。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
(2)根据实验结论,实验结束后若要回收C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是: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过滤。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众所周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化学小组同学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时(如图),却没有得到红色的铜。
   
【提出问题】没有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所用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过小
【查阅资料】
①钠很活泼,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大量的热。
②氢氧化铜是蓝色絮状沉淀,难溶于水,受热至80℃以上分解为黑色氧化铜和水。
③氢氧化铜与盐酸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铜也与盐酸反应,且产物相同。
【进行实验】
实验一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步骤1   1号:钠在溶液中游动较少,发出嘶嘶声和持续的火光,最后消失,生成灰蓝色絮状沉淀。2号:钠在溶液中几乎不游动,聚集在一起,发出嘶嘶声和持续的火光,最后发出啪的较大响声,然后消失,生成大量灰蓝色片状沉淀。
步骤2分别向1号、2号所得灰蓝色沉淀上加入等体积20%的盐酸1号:沉淀完全消失,得到浅绿色溶液。2号:沉淀完全消失,得到深绿色溶液。
【解释与结论】
(1)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步骤2中灰蓝色沉淀消失后生成的物质是_______
(3)实验一结果表明,猜想与假设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依据是________
【继续实验】
(4)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将饱和CuSO4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生成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同学们加入了试剂X将灰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物质。则试剂X为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________
(6)现将铜粉、铁粉和无水硫酸铜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11.2g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待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还剩余8g固体。则混合物中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为_______g(结果精确到0.1)。
2023-06-06更新 | 24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实验探究和正确推理是提升认识的重要手段。
【实验一】 取5枚去油去锈的洁净铁钉,分别装入下表的试管中,进行实验。

(1)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实验 __________ (填实验序号)对比说明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快;在 ____________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环境中铁钉生锈速率较快。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实验二】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2)实验室利用图1中的甲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3)图3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 ________
【实验三】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混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实验:
【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假设2: 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 _______________ →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 _______ (填选项序号)。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混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知,石灰水最终变澄清是 ________ 气体作用的结果。
(4)该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
①实验开始时从甲中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图4中 ________ 段曲线对应此时段溶液pH的变化。
②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_______ (任写一个)。
③D点所得澄清溶液中的阳离子 _______ (填离子符号)。
2019-11-06更新 | 5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假定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将试管b中的混浊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理论上得固体物质2.00g.实验完毕后,发现试管a中仍有黑色固体物质.
(1)【提出猜想】
李华同学:黑色固体物质是木炭
刘明同学:黑色固体物质是氧化铜
王军同学:黑色固体物质是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2)【查阅资料】
木炭、铜都不溶于水也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Fe2O3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实验设计】
①将反应后试管a中的固体物质全部转入小烧杯c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e和固体物质f.
②将f全部转入坩埚中充分灼烧,看到燃烧现象.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理论上得固体物质4.80g.
(4)【实验结论】_______同学的猜想正确.
(5)【结果应用】
①根据实验相关数据,写出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对上述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拓展】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滤液e中含H+(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4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