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和生物圈 > 了解生物圈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题型:资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3 题号:11259412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是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这里分布有约六分之一的中国植物物种,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
海芋是雨林中常见的一种巨叶植物,对于很多昆虫来说,是获得能量的重要食源之一、其叶片一旦被咬,储存在茎中的毒就会沿着叶脉输送到创口处,毒杀昆虫,避免叶片被过量取食。

有一种聪明的小叶甲——锚阿波萤叶甲,很清楚海芋的秘密,它们会采取“画圆充饥”的策略来获取美食。小叶甲爬到海芋叶背面,以自己的身体做圆规画出一个个直径约3cm的标准圆圈。每个圆圈要精心地画三次。第一次仅仅在叶片表面上划出一条很浅的印痕,这不会引起海芋叶片的“警觉”;第二次画圆,将叶表皮外的角质层割裂;最后一次画圆,把圆圈上的叶脉切断。此时,海芋的毒素很难再通过断开的叶脉传输。这么多形状,为何要选择画圆?因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是面积最大的几何图形。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么做能360°全面阻隔从叶脉传来的毒素。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小叶甲与海芋并不仅仅只是敌对的双方,也是“朋友”。两者在长久的斗争中彼此影响,相互制约。更为精明的小叶甲能够躲避海芋毒素生存下来,防御能力更强的海芋被选择出来,从而实现了共同进化。这就是热带雨林,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驱动了各自的演化,表现出自然界的异彩纷呈。
(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热带沙漠相比,造成其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_____组成的,雨林中物种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使这一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能力。
(2)小叶甲与海芋间的关系属于_____。根据文中信息判断,对小叶甲“画圆充饥”的过程及结果的理解,不合理的是_____
a、第一次画圆可使海芋的毒素汇聚于圆圈处
b、第二次画圆未破坏叶肉细胞
c、第三次画圆切断了输导组织
d、可获得更多的食物
(3)小叶甲与海芋在长期生存斗争中共同进化,是_____的结果。
2020·北京房山·一模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红火蚁


一直以来,蚂蚁在人类语言中就是“弱小”的代名词。但有一种蚂蚁十分特殊,它的拉丁名字(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无敌的蚂蚁”,它就是——红火蚁。

比起其他蚁族,红火蚁凶猛好斗,蚁多势众。红火蚁取食多种作物的种子、根部、果实等,残害幼苗,造成产量下降;它损坏灌溉系统,降低工作效率;侵袭牲畜,造成农业上的损失;它可攻击海龟、蜥蜴、鸟类等的卵,对小型哺乳动物的密度和无脊椎动物群落也有负面的影响;饥饿时就连腐肉也不放过。正是因为它这种 “夹到碗里就是菜”的行为,红火蚁被称为不折不扣的“生态杀手”。 有研究表明,在红火蚁建立蚁群的地区,其他蚂蚁的多样性很低。人类为了对付红火蚁,开发了多种方式。最初,美国使用化学药剂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很快红火蚁就适应了这种药剂,其他动物却因此而死亡,而红火蚁却因为这种化学药剂更加激化了攻击性,增加了迁徙频率,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红火蚁体表上有很多微小的刚毛,有助于它们靠水的表面张力浮在水面上。当大水来袭时,工蚁们会把蚁后及幼虫团团围住,形成“蚁筏”,然后顺着水流四处漂流,直到遇到干燥适宜的地点为止。目前,红火蚁防治已经改成了更聪明的诱饵诱杀。由于红火蚁的成蚁无法直接吃进固态食物,所以先需要工蚁把撒在巢外的慢效毒饵误认为食物带回巢内,然后工蚁再把固体食物放入其幼虫口中的一种特殊的“袋状构造”中,幼虫分泌的消化液将固态食物转化成液态食物。然后工蚁从幼虫口中取得液态食物供自己食用和分给其它红火蚁食用。就是通过这种分食作用,逐渐传递毒饵,从幼虫到蚁王,最终使整个蚁群中毒。
(1)按照林奈的双名法分析,红火蚁的拉丁名字(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其中Solenopsis表示红火蚁的________。红火蚁的食性杂,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红火蚁群体包括负责做工的工蚁、负责保卫和作战的兵蚁以及负责繁殖后代的生殖蚁。这种分工明确、集体合作的行为称为______
(2)红火蚁能躲过水灾是因为群体之间形成的“蚁筏”, 形成“蚁筏”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
(3)“南美果蝇”是红火蚁的天敌,南美果蝇的幼虫能够进入红火蚁的体内并以其体内组织为食物。据此判断,“南美果蝇”与红火蚁的种间关系是_____
(4)美国使用化学药剂不久就失效了,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A.红火蚁接触化学药剂后对药物的适应性逐渐增强
B.红火蚁为了适应这种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化学药剂选择的结果
D.药量太少,或质量较差,不足以杀死红火蚁
(5)目前,红火蚁的防治普遍采用诱饵诱杀,请结合文中信息分析这种防治方式的优势_________
2021-05-02更新 | 374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互花米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1979年出于保护海岸所需,被引入我国。引入初期虽然发挥了较好的生态功能,但如今互花米草已成为沿海滩涂危害最大的入侵植物。

互花米草的结构特点和生理特性(如上图)使其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适应性,加之我国缺少控制其生长和扩散的本土天敌,从1985年到2021年,互花米草在我国的分布面积从2.6km2增长到615.7km2。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严重侵占了本土植物的栖息地,造成湿地植物多样性明显下降;高大密集的草场影响了以光滩(泥沙、石块为主的海滩)为主要栖息地和觅食场所的鸟类的生存,导致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抢占光滩后,互花米草还会改变该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理化性质,使沙蚕、青蛤等底栖生物大量死亡;另外,互花米草的存在使泥沙迅速积累、滩面上升,影响了船只航行,降低了江河入海口的泄洪能力。

目前,治理互花米草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但均难以取得满意效果。2022年,我国发布了《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力争通过科学治理,到2025年使互花米草的清除率达到90%以上,确保滨海湿地生物安全,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1)我国最初引入互花米草的目的是保护海岸,其适合防御风浪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互花米草耐盐性强的原因是其根尖的______________区吸收的无机盐,经______________运输到茎、叶后,过量的部分可通过______________排出。互花米草的茎中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为根部供氧,下图表示显微镜视野下其茎部横切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互花米草与本土植物间存在______________关系,其快速扩张不仅对本土植物造成危害,还会影响______________等生物,破坏生态平衡。
(4)互花米草的物理防治主要通过刈割、挖掘等手段,效果虽好但成本高;化学防治主要利用除草剂,效率高、起效快,但弊端是______________。有人提出可以利用互花米草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你是否赞同这种方法,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2024-03-29更新 | 54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缩头鱼虱是一种奇特的水生动物,俗名食舌虱或食舌虫。和房屋潮湿角落里的球鼠妇,以及海边礁石间穿行的海蟑螂关系颇近。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温带的淡水和海洋中。
它体表覆盖外骨骼,形态细长,身体和附肢分节,因此可以像舌一样卷曲。其幼体首先利用附肢附着到鱼鳃上,长成雄性个体;成熟之后变成雌性,然后在鱼鳃上完成交配。之后雌虫穿过鱼鳃进入到鱼的口腔,从鱼舌处吸食血液,直到鱼的舌头萎缩,然后将自己的尾部与已经萎缩的鱼舌连接起来替代鱼舌工作。
缩头鱼虱就这样让“东家”没了舌头,其他的伤害还包括组织损伤、贫血、体重下降、生长缓慢、死亡率上升等。不同种类对寄主的伤害程度不同,而这些伤害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现在还不明确。而可怜的鱼只能被迫受虐,即使长了牙齿,鱼也不具备“咬舌自尽”的能力。此时,若将其强行拔除,会使鱼无法正常进食。所以,当缩头鱼虱替代了鱼舌后,鱼就只能与它一起共度余生了。而等鱼的生命消亡,还活着的缩头鱼虱会离开鱼体,寻找下一条鱼。

(1)鱼和生活在它口腔中的缩头鱼虱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它们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都属于_____________。它们生命活动所需消托的能量主要由_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提供。
(2)以下动物中,与缩头鱼虱共同特征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
A.沙蚕B.蛔虫C.涡虫D.蚊子
(3)鱼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它靠_____________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4)从缩头鱼虱的形态结构来分析,它有哪些特点利于替代鱼舌工作?(至少2条)________________
2021-12-03更新 | 2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