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和生物圈 > 了解生物圈 >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 建设生态家园
题型:资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4 题号:12305771
科普文阅读
时下一种网络种树游戏“蚂蚁森林”悄然兴起,大家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在支付宝里捣鼓着积累能量种梭梭呢!说起种树,还要追溯到2016年8月,支付宝推出了“蚂蚁森林”公益行动。公众在支付宝里领养一颗虚拟的小树苗,通过步行、网络支付、浇水等减少碳排放量的行为来精心呵护自己的树苗,待这棵树长大后,阿拉善基金会就会在沙漠地区种植一棵真实的梭梭树。据悉,到目前为止,支付宝已有5亿用户参与“蚂蚁森林”活动,且已经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种下一百多万株梭梭树。一百多万株的梭梭树,想想就觉得够壮观!可是在众多的沙生植物中为什么单单选中了梭梭呢?

梭梭是藜科梭梭属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亚非大陆温带和亚热带的干旱区。为了适应干旱环境,梭梭的叶子退化为鳞片,仅仅依靠当年生的嫩枝进行光合作用,在干旱炎热的夏季到来后,部分幼嫩枝自动脱落,以减少其蒸腾面积。此外,梭梭一般具有庞大的根系,垂直根可达9米以上,水平根更是可以分布到10米以外,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范围很广。除了外表的适应,梭梭的生理特性也高度契合干旱环境。我们知道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机能,研究者通过测量梭梭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发现,梭梭有明显的“光合午睡” “蒸腾午休”特征,即在正午太阳强辐射下,植物体关闭气孔来保存水分,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干旱的方法。自身的进化让梭梭具备了荒漠生存的基本条件。而梭梭励志造福于世界的决心可不只这么简单。研究者通过对比人工梭梭林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土壤性质,发现梭梭林的建立有效的改善土壤结构,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含量都有一定的提高,从而改善了土壤肥力,加快了沙地成土的进程。对梭梭进行了全面了解后,有没有更爱自己在“蚂蚁森林”种下的那棵小树苗了?或者还没参与游戏的小伙伴儿也被打动想种下一棵梭梭吧?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紧种树去吧!
(1)为了适应干燥的沙漠环境,梭梭的叶子退化为鳞状,并在炎热的夏季脱落部分嫩枝,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作用,从而降低_______的散失。
(2)梭梭依靠__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将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
(3)在干旱的条件下梭梭之所以会出现 “蒸腾午休”的现象,是因为植物体关闭了_______所致。在出现“蒸腾午休”的同时,梭梭还伴有“光合午睡”的现象,所谓“光合午睡”即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推测其原因是______
(4)“从虚拟能量到现实植树,为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创新路径!”这是2019年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给予“蚂蚁森林”公益行动的高度评价。同是生活在蓝天下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请列举出至少一项保护环境的具体行为或措施_____________
20-21七年级上·北京密云·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蝗灾与治蝗
2020年2月以来,一场70多年未见的大蝗灾从东非开始,迅速向中东、南亚蔓延。大群的蝗虫乌云蔽日般铺天盖地而来,所到之处,玉米、小麦、芦苇等植物被啃食殆尽。其景象可用“惨烈”二字形容。引起这场螳灾的“元凶”是沙漠蝗虫。它们通常生活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来,植被覆盖率低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突然的大量降水往往会使沙漠蝗出数量激增。研究发现,沙漠蝗出的后足有许多感受器,当它们聚集在一起,后足受到碰触时,会释放出一种叫做苯乙腈(jīng)的刺激性化学物质,犹如吹响集结号,不断吸引更多的蝗虫从四面八方赶来。这种物质还能在-定程度上抑制山雀等天敌对它们的采食,但粉红椋(liàng) 鸟却毫不在意,依然把蝗虫视为美味。

阅读上述资料,结合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沙摸蝗虫生活的地区,突然的大量降水往往会使蝗虫数量激增,这表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沙漠蝗虫集群活动时,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________
(3)由图二可知,蝗虫的发育分为三个时期,依次为a________、b_______、和c_____,这种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
(4)根据资料中的信息,写出一条与沙漠蝗虫有关的食物链:________
(5)沙漠蝗虫的活动范围很大,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
(6)一些国家采用了喷洒杀虫剂的方法,治蝗效果显著,但该方法会污染农作物和环境。请你提出一种既能治蝗又环保的方法(以鸟治虫的方法除外):_________
2020-07-24更新 | 325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据报道,由于全球变暖海水不结冰,北极熊无法在海上捕食,导致一百多只北极熊闯入俄罗斯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寻找食物,人类与北极熊的“栖息地之争”拉开了序幕。
北极熊又名白熊、冰熊等,是仅次于阿拉斯加棕熊的陆生最大食肉动物之一。大多数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圈以北的极地,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活动。
它的头部较长但脸小,耳朵小而圆,脖子又细又长。前臼齿已经退化,在犬齿后面留出一个很大的空隙,臼齿窄小,而裂齿突出,最适合撕咬海豹肉。熊掌很宽,周围长满了毛发,这不仅可以保暖,还能防滑。爪子短而弯,能牢牢抓住猎物。
在熊科动物家族中,北极熊最偏爱吃肉,其98.5%的食物都是肉类。它最喜爱的食物是环斑海豹,当然,髯海豹、鞍纹海豹与冠海豹也时常登上它们的菜单。
有趣的是,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夏天,却是北极熊最饿的季节。因为夏秋季海冰融化,它们几乎抓不到海豹。北极熊只能被迫登岸,寻找鸟蛋充饥,甚至在垃圾场翻找食物残渣。这时也会取食一些海草,来补充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物质,也吃一些植物的浆果或者根茎来充饥。但这些能量来源,跟海豹脂肪相比,只能算是塞牙缝的零食。
每年春季,是北极熊交配的季节,交配后,受精卵不会立即发育。直到秋天,母熊腹内的胚胎才开始发育。这时,母熊离开海岸走向内陆,在积雪厚的地方,挖一个洞穴作为自己的“产房”。母熊钻进洞里开始进入沉眠状态,一动不动,尽量减少能量消耗。这时胎儿的主要能量来源,是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取的糖类。而母熊要产生糖类,就要分解自身的蛋白质。
小熊出生后,北极熊妈妈继续留在洞穴里,转换身体内储存的皮下脂肪,分泌乳液,来喂哺其小熊,也为自己提供需要的营养。
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作为北极的顶级掠杀者,基本上没有天敌。但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北极圈达到了32摄氏度的高温。随着海冰消融,全球北极熊的数量少于3.1万只。已经被列为“易危”物种,可能灭绝。
气候学家预测,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从2050年开始,北极的夏季将无冰。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北极熊将无法在野外生存。
(1)根据文中信息分析,北极熊在分类上属于______纲动物,判断依据是______
(2)影响北极熊无法在海上捕食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
(3)北极熊的生殖和发育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是经过______长期进化的结果。
(4)人类活动对北极熊的生存造成了一定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保护像北极熊这样的野生动物,请写出一条你认为可行的具体做法______
2023-05-03更新 | 192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评估,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组织确定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同时,联合国确定2010年为“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年”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关注生态,关注物种,关注生物资源。
材料二:据2010年5月2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正在大面积地退化为黄褐色荒漠。草原退化给鼠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鼠害成灾,满地的鼠洞破坏了土层结构,加速草原沙化。同时,由于狐狸、老鹰、蛇等鼠类的天敌少,使鼠类更加泛滥,进一步加剧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1)“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三方面内容?其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什么?____
(2)内蒙古乌拉特草原鼠害成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灾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____
2023-03-20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