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和生物圈 > 了解生物圈 >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
题型:资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4 题号:12986170
资料分析。资料一:“浮山钟灵毓秀”是南粤百景之一,也是茂名著名的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景区。浮山岭的山顶是绿油油的草地,偶见几头黄牛在悠然吃草;山腰是遍地山捻子、山茶花等几百种灌木和参天松、杉、枫、樟等乔木古树;山下荔枝、龙眼连片成林,花繁果硕。
资料二: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的照片显示了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标志着我国首次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背面进行的生物试验。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科普载荷是一个密闭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土豆、拟南芥、油菜、棉花、果蝇和酵母菌等6种生物。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资料一体现了生物的___多样性。浮山岭的山顶、山腰和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一棵荔枝树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这个受精卵需要依次经过细胞的______形成各种组织。与黄牛的生物体层次结构相比,山茶花的结构层次中没有___
(2)资料二中把嫦娥四号中的密闭载荷罐看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6种生物中能作为分解者的是___。果蝇直接以植物为食,不断地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的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被植物利用,这体现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油菜属于___植物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种子结构中的___
2021·广东江门·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千里松林”。从1863年塞罕坝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20世纪90年代后期,塞罕坝人用两代人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形成了国家一级旅游资源。
塞罕坝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维管植物659种,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其中兽类7种,鸟类39种,鱼类1种。
据中国林科院评估,林区空气负离子平均含量比北京城区高出5倍。与建场初期相比,塞罕坝及周边区域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年均降水量由不足410毫米增加到460毫米,林区空气湿度比林区外无林地高出50%。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蛇、鹰等影响植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
(2)在塞罕坝的“草→蝗虫→青蛙→蛇→鹰”这条食物链中,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
(3)文中提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塞罕坝“营造起万顷林海”后“塞罕坝及周边区域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4)历史上的塞罕坝森林茂密,鸟兽繁多,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一直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却由森林变为荒原,说明这种能力是______的。
(5)如果要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你在设计实验时要同时设置植物多的地区和植物少的地区进行实验探究,原因是______
2023-02-25更新 | 45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17年4月1日,人们被一条大号发的新闻震惊到了。一只北极熊坐着浮冰飘到了距离它的栖息地有2200公里远的苏格兰小岛。本以为是英国佬开的愚人节玩笑,没想到这是妥妥儿的真事。其实,苏格兰在2016年就发现过漂流而来的北极熊,不过却是北极熊一家三口的尸体。
北极熊主要生活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在那里海洋生物相当丰富,有藻类、白熊、海象、海豹、鲸、雪兔、北极狐等。北极熊主要捕食海豹、幼海象及其他各种海生动物,海豹以鱼类为主要食物。海冰是他们觅食、交配和生产的场所。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冰面融化,北极熊的地盘不断受到“蚕食”,找寻食物也越来越困难。它们必须长途跋涉才能找到食物,北极熊很可能是因为长途跋涉觅食而被淹死在途中的。面对北极熊的生存窘境,科学家预测,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北极熊将在2050年之前消失。

(1)全球变暖使北极熊面临的威胁是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文中信息,写出一条含有北极熊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3)在北极生态系统中,文中没有提到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秋天,北极狐的毛是棕色的,到冬天就变成白色的,当春天雪融化时,北极狐的毛色变深,与周围的草和树融为一体。将自己伪装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使自己不易被捕食者发现       B.使自己更好的猎食
C.这是一种保护色                    D.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若北极地区的夏季冰川全部融化,我们可采取___________方法保护北极熊。
2020-07-03更新 | 130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点沙成土——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力学家易志坚”。易志坚研究团队对土壤性质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成果,该成果能够使得松散的土壤颗粒在化学作用的反应下变得富有粘性,从而可以固定水分并保持土壤营养成分,成为适宜植物生长的载体。至2021年,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种植出了3000多亩的绿色植物,森林覆盖率达到近16%。在阿拉善的治理项目上已经种植了5500多万棵树,有的地方还种植上大量的蔬菜和水果等经济作物,为该沙漠地区改善环境,防治风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体现出良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材料二:2021年9月23日,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人工合成淀粉不同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
①能量转化效率提升3.5倍突破自然光合固碳系统利用太阳能的局限;
②从自然光合作用的60多步到人工11步,突破自然界淀粉合成的复杂调控障碍。
③突破天然淀粉合成时空效率不高的限制,获得了淀粉合成速率和效率显著提升的人工途径。

(1)从材料一中的内容可知,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中,林木、蔬菜和水果属于______
(2)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是比较脆弱的,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极其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______极其有限。
(3)沙漠绿化后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请举例说明:______
(4)自然界的碳元素是以______(填“二氧化碳”/“碳酸盐”)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循环的。人工合成淀粉比自然光合固碳系统合成有机物有许多优势,其反应的速度和效率显著提升,对于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请你列举出一项该成果的重要意义:______
2023-02-13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