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走进生命世界 >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2 题号:15509936
2020年2月,东非地区蝗灾肆虐,蝗虫数量之多几十年未见,约有13000万人口受影响,面临粮食严重不足的窘境。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是国际上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的领衔科学家,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对蝗虫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和科学家一起来完成对蝗虫的探究活动:
(1)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___________。蝗虫不仅能够飞行,而且能够跳跃,其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运动器官所在的身体部位是___________
(2)科学家们发现,蝗虫的生活习性分为散居型(体表为绿色)和群居型(体表为黑色),下图是测定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在一定时间 内飞行圈数的装置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判断___________型蝗虫危害范围更广。研究发现,黑色蝗虫体内能产生一种物质-苯乙腈,猜想一下这种物质可能具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依次将群居型跳蝻和散居型跳蝻、大山雀放入底部为小麦苗的笼子里,发现大山雀首先啄食群居型跳蝻,但啄了几口后放弃,转而啄食散居型跳蝻并吃了下去,接下来就是第二只,第三只……原来,群居型跳蝻在受到攻击以后,体内的苯乙腈迅速转化成剧毒的氢氰酸,鸟类轻度中毒,再也不敢造次,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鸟类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__行为,蝗虫的跳蝻由受精卵孵化而成,它经过5次蜕皮发育成能飞的成虫,蝗虫的这一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近年来我国提出大豆振兴计划,大豆振兴从育种开始。为培育优质高产大豆,科研人员将将通大豆辐射诱变,在子代中发现了一种滞绿突变体。该个体在生长后期,茎、叶、果皮均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绿色,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且种子成熟后透过种皮观察到子叶的颜色依然保持绿色(简称滞绿),而普通大豆种子成熟后子叶会变黄(简称非滞绿)。
(一)为研究该基因的传递规律,研究者进行如下实验:
组别亲代子一代
非滞绿×非滞绿全为非滞绿
滞绿×滞绿全为滞绿
非滞绿×滞绿全为非滞绿
非滞绿×非滞绿7413株非滞绿、?株滞绿

(1)从遗传学上看,大豆的滞绿和非滞绿是一对______性状。
(2)由表中______组实验结果可知______是隐性性状。
(3)若用E表示显性基因,e表示隐性基因,则丙组亲代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4)从理论推测丁组子一代中滞绿植株应该有______株。
(5)我国有16亿亩盐碱地待开发利用,滞绿大豆与普通大大豆相比产量有一定提升,如果增加滞绿大豆的耐盐碱能力则能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希望,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育种方案______
(二)生物小组的同学对滞绿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了有关的调研和实验。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请问答问题:
①实验分为6组,每组都选用颗粒饱满且完整的滞绿大豆种子各2粒。
②采用恒温培养,设置6个温度环境:12℃、14℃、16℃、18℃、20℃和22℃。
③在培养皿底部垫上湿的纱布,分别置于不同的恒温箱内:种子浸泡一定时间后,放在培养皿里,盖一层湿润滤纸保持湿度,每隔24小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并问答问题:

(6)实验时选择滞绿大豆种子的大小,饱满程度相同,目的的是______
(7)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8)分析上图曲线可知,温度大于______℃时,大豆种子的萌发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
(9)实验过程,有一个步骤设计不科学,找出并改进______
2022-07-05更新 | 10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小明在室外玩耍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小明不禁感到奇怪: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呢?后经过长期观察,小明推测:鼠妇怕光。并捉了10只鼠妇做了以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小明的实验: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有盖),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包好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另一部分不做处理。
将捉来的1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黑暗一端的鼠妇多,还是移到亮处的鼠妇多?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看到了鼠妇的生活现象后提出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
(2)当小明用实验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
(3)小明把纸盒一端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另一端不做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10分钟后出现的情况是9只鼠妇在黑暗处,1只在明亮处,据此,小明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为什么不能用1只鼠妇,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01更新 | 16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小麦籽粒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的等营养物质,经加工后可用来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等多种食物。

(1)为了研究口腔中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对淀粉分解的不同作用,小明以馒头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
a.你认为馒头碎屑与搅拌分别模拟了口腔中__________对馒头的物理性消化。
b.通过第一、第三组比较可知,_____能分解馒头中的淀粉。
c.综合以上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蛋白质最终在小肠中被分解为_____。但小麦中还含有一种麸质蛋白,其很难被人体彻底消化,会引发部分人群过敏,进而引起小肠绒毛萎缩。小肠绒毛是图2中的_____(填序号),绒毛的减少将会降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_____作用。
(3)脂肪的消化离不开肝脏,图3为肝脏的局部剖面图。肝实质细胞分泌的_____,通过胆小管最终流入小肠,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_____与脂肪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人体对脂肪的消化。
2020-02-12更新 | 4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