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和生物圈 > 了解生物圈 >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5 题号:15936425
生态养殖小蚯蚓,“蠕动”绿色大发展。某生态农业公司通过养殖蚯蚓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打造了生态农业的样板。如图为其农业生态系统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它们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转换为______返回空气中。
(2)蚓体富含动物蛋白,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______(填器官名称)内被消化,其最终产物是______
(3)日常生活中有人吃虾后,会出现腹痛、呕吐或皮肤奇痒等现象,这是由于______引起的过敏反应。
(4)有机肥在土壤中转化为含氮、磷的多种无机盐,经农作物的根吸收后,由农作物的______作用拉动,通过______向上运输到茎和叶。
(5)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各种无机盐。该农业生态公司栽种的玉米,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这是缺少含______的无机盐的症状。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科普阅读题
在热带雨林中,50%以上的植物果实被食果动物(以哺乳类和鸟类为主)取食,并且60~94%的木本植物借助食果动物来实现种子的传播。啮齿类、翼手类和灵长类是传播种子的主要的哺乳动物类群,其中,栖息于森林中的灵长类是大型食果动物。
不同的灵长类取食的果实种类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许多灵长类动物有着较长的消化道,种子滞留时间长,往往能取食大量的种子。它们的口腔大小、牙齿形态会影响吞咽的种子大小与种类。如,南美洲的红背僧面猴属动物因具有高度特化的牙齿,能够取食具有硬质外壳的大型果实。
将种子吞咽后经消化道排出是灵长类动物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例如,倭黑猩猩所传播的植物种子中,93%以上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一般而言, 距离母树5米远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母树树冠下的种子, 但只有被传播至距离母树超过100米远的地方, 才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种子传播方式。在巴西片断化森林中体型较大的吼猴属动物具有较长的日间活动距离,能将种子传播至距离母树497米远的地方;少数大型猿类对种子的传播距离有时甚至超过1000米。
灵长类动物不仅能将种子带到适宜萌发的微环境,还促进了植物种子的萌发,并对幼苗的生长有着积极作用。首先,动物消化道对内果皮和种皮进行的化学或机械性摩擦产生了“破皮”作用,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其次,种子外的果肉能抑制种子的萌发,灵长类动物将它们移除起到了“解除抑制”的作用;第三,灵长类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具有施肥效应。如,在委内瑞拉古里水库的陆桥岛屿上,红吼猴粪便的密集堆积能够丰富土壤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幼苗的建成。
灵长类动物对种子的传播影响了植物从种子到幼苗期的存活状态, 最终还影响植物在森林中的空间分布位置。更为重要的是,灵长类动物对种子的传播,对于许多热带树种的成功定居到其他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对维持植物种群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1)能传播种子的啮齿类、翼手类和灵长类,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它们所取食、传播的植物,在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这些植物属于_______类群。
(2)距离母树5米以上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母树树冠下的种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母树树冠下的种子少,灵长类动物吃了果实后把种子都带走了
B. 母树树冠下的种子无法获得足够的阳光、水分等资源
C. 母树树冠下的种子很多,萌发后对各种资源的竞争激烈
D. 母树树冠下的种子受到母树遮蔽缺乏阳光,无法制造足够的有机物
(3)下列关于灵长类动物对植物果实取食和传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会影响其对种子的传播
B.种子经由消化道传播可将种子传播到较远的距离且易萌发
C.灵长类动物粪便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是种子萌发必要条件
D.灵长类动物和被取食植物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
(4)食果动物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加快了森林植被的更新
C.提高了森林植物的多样性               D.增大森林中动物间的竞争
2018-05-23更新 | 17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植物资源丰富。有人曾这样描写抱犊崮的景色:夏日密树繁叶,遮天蔽日,清风习习。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的动物在此安家落户。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节假日游览了该森林公园,通过认真观察画出了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之一为:植物→_____→猫头鹰。
(2)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_____者。太阳能通过其的_____作用输入该生态系统,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_____形式进入该系统,参与碳循环。
(3)“夏日密树繁叶,遮天蔽日,清风习习”是生物_____环境的真实写照。
(4)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_____个营养级。猫头鹰和蛇的生态学关系为_____
(5)近几年空气污染指数较高,但对该森林公园的影响很小,原因是公园的生物种类繁多、_____,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2019-05-22更新 | 13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海洋是生命的乐园,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浮游藻类以无机物为营养,以阳光为能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浮游动物、鱼、虾、贝等所有动物提供食物。
随着人类源源不断地向海洋排放污水,引起浮游藻类,甚至浮游动物和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造成一定范围内海水变色现象,这就是赤潮。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海水的溶解氧,危及动物生存。藻类还会产生一些毒素,动物摄食这些藻类后,其毒素会积聚在动物体内。因此,海洋赤潮的发生不但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对海洋水产养殖以及食用海产品的人都有直接的危害。
阅读以上材料,尝试回答
(1)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 ,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条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发生赤潮的海域,藻类毒素会随着此食物链不断积累,藻类毒素含量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_______
(3)引起赤潮发生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
(4)海洋赤潮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2021-06-01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