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圈中的人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16438389
下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用嘴对准“呼吸处”缓慢地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__________(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在呼吸时,由于肋间外肌和膈肌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胸廓扩大,气体就被________(填“吸入”或“呼出”);反之,则气体就被__________(填“吸入”或“呼出”)。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雾霾天气不仅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还会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威胁人类健康。雾霾中有多种成分,其中入肺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排放的残留物。
(1)雾霾随空气吸入人体时,肋间外肌和膈肌___(填“收缩”或“舒张”),肺扩张,使肺内气压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于是气体就进入肺部。
(2)为探究雾霾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某校科研小组开展“呼吸系统中不同部位颗粒物沉积情况”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颗粒物直径(微米)1052.5
在人体的主要沉积部位气管、咽、鼻、喉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
据表可知,直径在___微米及以下的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它们能够通过“鼻→___→肺”的路径进入肺,直接影响肺的___功能。这说明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为了探究空气中入肺颗粒物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该科研小组进一步在城市主干道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入肺颗粒物(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小)上班时段(车流量大)中午(车流量小)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第1组19894397
第2组22833898
第3组20864199
根据以上研究,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
2024-04-23更新 | 15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1: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目前全球50%以上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越来越严重.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废气排放系数几乎为零(见表1),发展新能源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
表1 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废气排放系数(g/车•km)
排放物质燃油汽车排放系数电动汽车排放系数
甲醛0.870
CO246.500
NOx2.400
PM2.50.2240

材料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为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某学校学生在一广场周边进行空气采样,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
组 别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车流量最少)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大)
第1组19894397
第2组22833898
第3组20864199

(1)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说明生态系统的 ______ 能力是有限的.
(2)根据表1数据,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使用传统燃油, ______ 的排放量明显减少了,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根据表2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______
(4)PM2.5经呼吸道到达肺,通过 ______ 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5)当PM2.5的浓度过高时,我们可以采取何种措施加强自身防护?(请举一例)
2018-04-23更新 | 95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素养。小明及同学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探究了解了人体的奥秘。

(一)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中将一支试管放到37℃温水中5~10分钟。请结合如图分析回答问题。
(1)如果将①和②两支试管进行对照,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如果将________(填试管编号)进行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在口腔中消化的作用。
(3)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是变蓝色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至少写出一种原因)
(二)小明根据如图制作了模拟膈运动的实验。

(4)图中2和4分别代表________
(5)b模拟________动作(吸气/呼气),此时膈肌________(收缩/舒张)。
(三)图甲为小明同学“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材料: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6)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湿润的棉絮包裹住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目的是________
(7)根据判断图乙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用序号表示)
2022-08-12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