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走进生命世界 >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题型:资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9 题号:19294660
草履虫(如图3)常被用作生物学以及环境科学的研究材料。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光照条件对草履虫数量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首先在适宜条件下,将等量的草履虫分别放入6个盛有200毫升培养液的三角瓶中,3个放在光照下培养,3个放在黑暗处培养。实验连续进行9天;每天记录各三角瓶中草履虫的数量,并对数据加以处理,绘制如下图1、图2。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方框内填写标号,横杠上填写名称):
(1)“对数据加以处理”是指计算3个三角瓶的中草履虫数量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
(2)据图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光照还是黑暗条件下,草履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培养初期,草履虫数量快速增多,是由于草履虫以__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生殖的结果;但数量达到一定值后,又会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1、图2判断,____________条件下容易获得更多数量的草履虫。
(4)草履虫的身体只有___________细胞,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生物。
(5)草履虫常以水体中的细菌为食,食物通过图3的[   ]_________进入细胞,形成[   ]_________,食物经消化后,剩余残渣从[   ]_______排出体外,借此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因此它们常用于环境科学的研究。

相似题推荐

资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北美乌鸦以海螺为食。它先从海滩啄起海螺,飞回陆地后把海螺从高空扔到岩石上(如图甲),待螺壳摔破后再吃壳内的肉。若以海螺的长度来衡量海螺的大小,北美乌鸦选择大小不同的海螺的频度如图乙所示。

   

科学家将大小不一的海螺从不同高度扔到岩石上,发现同等高度下,大海螺的壳比中小海螺的壳更容易被摔碎,扔螺次数更少;高度越高,所需的扔螺次数越少。但海螺越大,从海滩搬运到高空并将其从空中扔下所消耗的能量也越多。如果螺壳没有摔破,北美乌鸦就需再次尝试直到将螺壳摔破,或者重新选择海螺。科学家通过测算得出,大海螺壳被摔破所需要的最低高度是5m稍多一点,北美乌鸦扔螺的平均高度是5.23±0.07m。
另外科学家还研究了海滨鸟类蛎鹬(Haematopus ostralegus)对其食物贻贝的选择性。蛎鹬通常将锋利的喙插入贝壳,将贝壳啄开后取食。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蛎鹬对贻贝的选择跟北美乌鸦十分类似。可见,鸟类能够区分怎样取食对自身更有利。
(1)从图乙可知,对于长度不同的海螺,北美乌鸦更倾向于取食螺长相对较___的海螺。通过资料分析可知,同种条件下该类海螺更易___且含有更多的___,能获得更高的食物净收益。
(2)从图乙可知,螺长5cm左右的海螺被选择的频度并不高,根据资料分析其原因是___
(3)北美乌鸦扔螺的平均高度与科学家通过实验测算的高度非常接近,说明该高度是扔螺的最适高度,乌鸦既能将螺壳摔碎,又不会因为飞的___而浪费过多的能量。
(4)参照科学家对北美乌鸦的研究,可以推测影响蛎鹬对贻贝进行选择的因素包括___(写出一点即可)。
2024-03-29更新 | 106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生物技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资料一:克隆技术为拯救濒危动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科学家正在尝试利用克隆的方法繁殖大熊猫,如图是克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资料二:小明寒假到奶奶家过春节,奶奶知道小明最喜欢吃板栗,特地保存了一些板栗给小明吃。由于保存了一段时间,部分板栗腐烂。小明感觉非常可惜,于是通过实验探索了一下保存板栗的方法,实验方案与过程如表所示。

组号

A组

B组

C组

D组

处理方法

10粒板栗,用保鲜袋装好,密封袋口

10粒板栗,用塑料袋装好,密封袋口

10粒板栗,用保鲜袋装好,密封袋口

10粒板栗,用塑料袋装好,密封袋口

保存方法

冰箱冷藏室

冰箱冷藏室

悬挂室内高处

悬挂室内高处

1个月后检查

腐烂1粒

腐烂4粒

腐烂5粒

腐烂7粒


结合以上资料,请回答:
(1)资料一中所示的生理过程①,细胞进行的主要生命活动有_________
(2)若A为雄性大熊猫,B为雌性大熊猫,则大熊猫D的性别为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
(3)资料二的实验设计中,能用来说明保鲜袋比塑料袋保存板栗效果好的对照实验有________个。
(4)小明在实验中每组都用10粒板栗,而不是1粒的目的是_________
(5)通过本实验结果,你认为保存板栗适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021-12-14更新 | 250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可侵犯多种器官,常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某地一所小学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期间对该校六个年级30个班级,共1471人发病情况、处置措施等情况进行记录统计,结果如下。

(1)抗生素对流行性腮腺炎没有明显的疗效,从结构上分析,这种病的病原体与细菌的区别是_______。当腮腺炎发生时,腮腺导管部分阻塞使唾液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唾液潴留引起剧烈胀痛。据此判断,腮腺属于_______(填“内分泌”或“外分泌”)腺。
(2)对该小学腮腺炎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的方法是_____。据统计,首发病例发生在9月6日,截至9月21日,累计发病人数达____人。
(3)从传播途径上来说,携带病毒的儿童属于_______
(4)流行性腮腺炎发生后,除了停课处理,还有很多孩子应急接种了腮腺炎疫苗。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疫苗注射进入人体,可引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_____。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有效控制了情况。
2023-03-26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