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和生物圈 > 了解生物圈 >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
题型:资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 题号:20543043
某湖泊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状态。近年来,由于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污染严重,湖内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成为远近闻名的臭水湾。如表是科研人员对湖内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DDT含量的检测结果。请分析回答:

生物类别

A

B

C

D

DDT含量(Pm)

0.008

0.39

0.03

3.27

(1)写出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_____
(2)除表中生物外,该生态系统还应有 _____生物成分,它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的角色是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_____
(3)人工建造的鱼塘生态系统稳定性往往比天然的湖泊生态系统弱,这是因为鱼塘生态系统 _____
(4)污染使湖泊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威胁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
(5)DDT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受害最小的是 _____

相似题推荐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在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的大草原上曾多次发生最可怕的生物灾难,铺天盖地的蝗虫,疯狂地吞噬着草原,顷刻间就可以把其他生物逼入绝境,与旱灾与涝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

资料二 曾几何时,澳大利亚有茫茫草原处处是牧场,全国有几千万头牛,大量牛粪覆盖了草原,阻碍牧草生长,导致草原退化为了拯救草原,澳大利亚从我国引进了大批屎壳郎(又叫蜣螂,一种黑色食粪甲虫,一生吃粪便),放养在草原上,草原得救了,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资料三 草地贪夜蛾是近两年在我国南方省份成灾的一种外来生物,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这种“ㄠ蛾子”主要危害玉米、甘蔗、水稻。目前农业部门正在组织防治工作,效果明显。
(1)科学家们发现,蝗虫的生活习性分为散居型和群居型,造成蝗灾的是群居型蝗虫。散居型蝗虫体表为绿色,群居型蝗虫体表为黑色,体色变化是反映蝗虫种群密度的重要指标吗?请你据此提出一个可以开展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
(2)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十只绿色蝗虫十只黑色蝗虫和一只大山雀放入隔离的一小片麦苗上,不久绿色蝗虫被大山雀逐一发现而吃光了,可黑色蝗虫则幸免于难。据此你认为在具有麦苗、蝗虫和大山雀的环境中,绿色蝗虫和黑色蝗虫哪一个更容易被发现?_________
(3)蝗虫从散居变成群居以后,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变得更加活跃,更喜欢与同伴“交流”,科学家推测,气味在蝗虫聚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黑色蝗虫体内产生了一种物质---苯乙腈,让我们来猜想一下这种物质可能具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
(4)蜣螂、草地贪夜蛾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分别属于___________
(5)综上所述,对待资料中这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你认为恰当的处理方式是:______
2021-05-02更新 | 57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北京世园会园区内,树木苍翠茂盛,湖水碧波荡漾,蝴蝶在花丛嬉戏,燕雀振翅高飞……绿草茵茵,鸟鸣蛙唱,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资料2   植物馆内有红树林、热带雨林、蕨类、食虫植物、苔藓等600多种珍贵植物。马铃薯展区由废旧轮胎打造而成,种植数千株不同品种的马铃薯,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世园会结束后,帝王百合、华盖木等特有珍稀植物被移入北京植物园养护。
(1)资料1中,提___类脊椎动物;资料2中,至少提到了___类孢子植物;资料中提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____
(2)世园会设计有湖、草地、热带雨林等景观,体现生物多样性中的___
(3)“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这句话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资料中,直接支持这句话的事实是___
(4)请从生态保护的角度,为前往世园会参观的朋友提一条合理建议:___
2020-01-27更新 | 125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我国宣布“力争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增加碳汇。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分别称为“绿碳”和“蓝碳”。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1:“绿碳”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如扩大森林绿地面积、保有健康的湿地、给高楼和立交桥架的水泥立面种上爬山虎等都是绿碳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2:“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海岸带植物生物量虽然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每年的固碳量却与陆地植物相当。红树林、海藻场、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都承载着“蓝碳”使命。
资料3:某地通过建设海洋牧场,构建“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如图),探索海洋碳汇发展之路。

(1)森林生态系统是由种类众多的生物与______构成的统一整体。森林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储存能量的______,从而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绿碳”或“蓝碳”)。
(2)海藻场中的海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______植物;海藻和海草都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达到减碳的目的。
(3)资料3的“藻-贝”共生养殖生态系统中,影响贝类生存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质因素等被称作______因素。据图写出包含贝类的最长一条食物链:______;由图可知,贝类利用______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
(4)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平衡和水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碳中和”的实现与我们每个人的碳足迹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怎样响应低碳生活号召的? 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2023-02-19更新 | 1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