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细胞的分裂
题型:资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20983756
仔细阅读并观察图示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植物体器官形成的过程图示,图中的序号表示在植物体器官形成的过程中不同的生理过程。
   
材料二:下图是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野外考察时,采集的一些植物,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将这些植物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了分类。
   
(1)材料一中,②过程为________,在此过程中,________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到两个新细胞中。
(2)材料一中经过③过程形成的是________,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材料二中将六类植物进行了分类,则②是指________植物,③是________植物。
(4)材料二中④⑤⑥不能产生种子,它们用________繁殖后代。
(5)上述六类植物中,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相似题推荐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资料分析
衣藻等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即可完成所有生命活动,如获取营养、排出废物、繁殖后代等;但同时也面临一个巨大的矛盾——生殖和运动之间的矛盾,例如它们正在分裂时,天敌来了,怎么逃命?
多细胞生物很容易将这个矛盾化解。团藻就只有两种不同的细胞,一种是体型小、长着鞭毛的体细胞,主要负责运动;另一种是个头大、无鞭毛,主要负责繁殖的生殖细胞。这样一来,生殖和运动这两个机能就不需要不断地暂停和切换了。
细胞分工带来了很多优势。比如人体的红细胞专门负责运输氧气,而且能力非常强。红细胞就像一个装满了血红蛋白分子的大口袋,在发育过程中,把细胞核彻底舍弃掉,腾出更多的空间装血红蛋白。分工还能促进细胞之间的密切协作,例如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单个上皮细胞能力一般,但是它们通过紧密连接,像用砖头砌墙一样固定在一起,形成了密不透风的小肠壁。小肠上皮细胞间的协作,把吸收营养这个能力发挥到极致。
(1)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可知,团藻属于生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3)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____________实现的,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________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这样就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4)“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单个上皮细胞能力一般,但是它们通过紧密联接,像用砖头砌墙一样固定在一起,形成密不透风的小肠壁”,这句话体现出的上皮组织的作用与植物的____________组织的作用是相似的。
(5)人体内细胞形态多样,结构不同,分工明确,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6)衣藻与被子植物相比,缺少的结构层次有________________
2022-02-18更新 | 188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隐藏在显微镜下的秘密
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比0.1mm更小的物体或结构细节。想看到更小的物质结构,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这样的工具。
1665年,英国学者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之为“cell”,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其后,生物学家用“cell”一词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列文·虎克的一生致力于在微观世界中探索,《列文·虎克发现的自然界的秘密》是人类关于微生物研究的最早专著。
1831年布朗显微观察兰花时,发现花朵外层细胞有一些不透光的区域,将其称为“areola”或“nucleus”,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不过布朗并未提出这些构造可能的功能。1835年,捷克学者普金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母鸡卵中的细胞核,提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具有相似性。波兰学者麦克被认为是看到细胞分裂的第一人,在麦克的论文中,清楚而准确记载了鸡幼胚红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的全过程,并把这一现象当作细胞分裂机制最直接的证据。
施莱登于1838年发表《论植物发生》,他认为:“所有植物,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都是由不同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又是以相同的方式产生的。因此,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生命单位,一切植物都是由细胞为实体发育而成的”。
施莱登的好友施旺研究动物细胞,通过大量解剖观察,施旺发现:“动植物体的基本部分,不管怎样不同,都有一个普遍的发育规则,那就是细胞的形成”。他用事实证明,一切动物的受精卵,无论大小,都是一个单细胞。施旺还发现,动物细胞在所有方面都与植物细胞相似,细胞是所有生物构造和发育的基础。
1839年,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植物外部形态虽然是五花八门的,“可是实际上处处都是由同一种东西——细胞所构成”:类型比植物更加多样化的动物,“也不过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是由和植物完全类似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在营养活动中,某些方面表现出极端惊人的一致。”由此看来,“所有生物实际上是按同样的规律形成和生长的,因而这些过程应该处处被同样的力量所制约。”这样,细胞学说推翻了分割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给动物和植物在发生、发育方面架起了一座跨越鸿沟的桥梁。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文中可知,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是___(选填下列字母),他观察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的科学家是___(选填下列字母)。最早发现并记录细胞分裂的科学家是___(选填下列字母)。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麦克               D.施莱登
(2)就像科学家观察并记录的一样,鸡胚红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由一个变成两个,随后___(填“细胞质”/“细胞核”)也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然后细胞从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该过程使细胞核中储存的___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细致的观察,以下观察结果,能支持相应结论的是___(选择下面字母填写)。
A.观察到鸡幼胚红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说明细胞来源于细胞
B.观察到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
C.观察到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说明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D.观察到一切动物的受精卵都是一个单细胞,说明植物与动物相似
(4)恩格斯对细胞学说给予高度评价,“有机体产生和成长的秘密被揭开了,从前不可理解的奇迹,实质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按共同的规律进行的。”结合阅读材料分析,“有机体产生的秘密”是指大多数生物都是由___发育而来的;“有机体成长的秘密”是指个体的成长,从细胞层面看,是细胞的_________
2024-01-05更新 | 30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人体有很多缺氧时的基础性生理学反应,其中之一是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升高,虽然现象摆在那,但具体的原理却不为人所知。今年诺贝尔奖就将颁布给揭示阐释细胞适应氧气供应量变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缺氧诱导因子HIF,这是一种在细胞环境中的转录因子,会根据含氧量而产生不同反应。当人体含氧量很高时,细胞所含HIF-1a就很低。相反,如果人体处于缺氧的状态,那 HIF-1a总量将激增到足以绑定以调节EPO基因和其他HIF结合DNA片段。       在典型的VHL肿瘤中,肿瘤为异常新血管组成,肿瘤都生长在血管密集的部位,并且会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这意味着,氧气在肿瘤生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被认为可用于肿瘤治疗,并有望为对抗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带来希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的重要性早已被世人熟知,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__,最终在细胞中______被利用。
(2)缺氧诱导因子HIF能与DNA片段结合,说明HIF的本质应该是____________
(3)恶性肿瘤由癌细胞引起,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相比具有细胞周期短、无限_____的能力,从本质上说癌细胞是正常细胞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造成。
2021-01-23更新 | 1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