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走进生命世界 >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21138897
小秀同学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后,设计了以下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发酵过程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具体实验设置如图。1个小时后,发现甲烧瓶上原来被挤瘪了的气球鼓了起来,乙烧瓶上的气球并没有鼓起来。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1)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
(2)甲烧瓶上气球鼓起是因为在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把白糖分解产生了___________
(3)小秀同学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发酵过程是否需要有机物,他另外设计了一个丙瓶,则丙瓶需要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温度为30℃,那么它和_____________瓶能够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植物见光变绿的现象,如“竹笋出土被阳光照射后会转变为绿色”、“白萝卜地下部分是白色,地上部分却发绿”、“大白菜外部叶片是绿色的,内部叶片却是白色的”,类似现象还有很多。“爱上生物学”社团的同学对这一现象很好奇,提出了“叶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照?”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以下实验。

A组

B组

第一步

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标注A、B,并加入等量土壤

第二步

各植入10粒大豆种子并加入适量清水

第三步

遮光(黑暗处理)

第四步

放入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五步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长成绿色豆苗和黄白色豆苗的数量)

(1)植物体变绿的原因是合成了_____,它存在于光合作用的场所_____内。
(2)本实验探究的单一变量是 _____,所以实验第三步对A组的处理应是_____
(3)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两组实验加入土壤的理化性质、清水的量和环境的温度等都应_____
(4)社团的同学观察发现,A组幼苗全为绿色,B组幼苗全为黄白色。请同学们依据观察结果写出实验结论:_____
2021-08-30更新 | 489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生活中食品保存不当容易发生霉变现象,为探究影响霉菌生活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表中未提及的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组别材料数量水分操作温度实验结果
A面包三块不含水均暴露于空气中5分钟,再分别置于保鲜袋中,并扎紧袋口室温无霉斑
B面包三块含水室温霉斑较多
C.面包三块含水低温霉斑很少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应选择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分析该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2)B组和C组能否形成对照实验?___;为什么?___
(3)与B组相比,C组面包霉斑较少的原因是:___
2024-02-22更新 | 3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
(发酵温度:15℃,单位:mg/kg)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
1号坛4%1.63.23.83.53.43.2
2号坛6%1.25.54.01.81.21.2
3号坛8%0.52.01.81.61.51.2

(1)由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2)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除盐水浓度不同。蔬菜的品种、重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要___________,保持实验变量唯一。
(3)兴趣小组在25℃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亚硝酸盐是在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通过___________方式快速繁殖,其分解有机物产生的大量___________,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分解了一部分亚硝酸盐。
2022-07-21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