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 植株的生长 > 气孔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22042030
为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组装置

处理

A组叶片的叶面温度

B组叶片的叶面温度

照射前

27.0℃

27.2℃

照射10分钟

41.7℃

38.2℃

照射20分钟

42.9℃

35.2℃

实验一:探究叶片是否为植物发生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1)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相同环境下24小时后,若乙组的液面位置基本不变,甲组的液面位置____________(填“不变”或“下降”),则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实验二: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某同学在甲组枝条中选取相似的叶片若干,平均分为A、B两组,在A组叶片的上、下两面涂抹凡士林,B组不做任何处理。将A、B两组叶片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照射,定时使用测温枪测量叶面温度,记录并处理相关数据,实验结果如上表:
(2)A组叶片涂抹凡士林是为了堵塞气孔,植物通过____________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
(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后叶面温度下降的是____________组。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能够降低植物的叶面温度。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为探究植物的某些生理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燃烧的蜡烛放入A瓶中立即熄灭,B瓶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需要吸收_____。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_____
(2)实验二中,为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应先将C、D两装置放在_____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数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观察到D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_____
(3)实验三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发现E装置的塑料袋内壁出现许多小水珠,原因是植物进行_____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而F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没有观察到小水珠,说明了植物进行此生理作用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_____。其上的_____是植物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窗口。
2019-02-16更新 | 44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研究者对干旱情况下,植物减少水分散失的机制进行了系列实验。回答问题:

(1)图1中a、b分别表示的细胞是__________、保卫细胞,要观察到图示结构,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叶的横切面临时切片”“叶的纵切面临时切片”或“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干旱可导致气孔开度减小,以减少失水。气孔开度主要指气孔打开程度,由图1中的①→②可知,气孔开度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研究发现干旱可诱导植物体内一种叫作脱落酸的植物激素增加。研究者对实验植物拟南芥进行了微量的脱落酸涂抹处理,分别在1小时和3小时检测__________,得到实验结果如图2,由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
(3)研究者发现植物体内某种物质D含量变化,也会很大程度影响气孔开度变化。为研究物质D与脱落酸合成是否有相关性,做了以下研究:选择不同类型的拟南芥,即野生型(体内可合成物质D)与突变型(体内缺失物质D),分别在正常和干旱环境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如图3,由此研究可得出的结论为:物质D可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脱落酸合成。
(4)综合以上实验与研究结论,运用以下词语:气孔开度、脱落酸、物质D,将三者相互联系,说明干旱情况下,植物减少水分散失的机制:______________
2024-06-01更新 | 54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比叶面积是指植物叶的面积与其干重(即失水后的质量)之比,植物的比叶面积过大,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和农作物产量,比叶面积太小,也不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植物的比叶面积和气孔密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为了探究不同海拔对珙桐叶片的比叶面积和气孔密度的影响,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在海拔1300-1900m范围内设7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选取3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高和胸径(主干离地表面胸高处的直径)基本相同的珙桐样本,测定叶片比叶面积(图1)和气孔密度(图2)。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每个采样点选取3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高和胸径基本相同的珙桐样本的目的是___________,统计时应计算检测数据的__________,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图1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珙桐的比叶面积呈__________趋势,这对于珙桐体内营养储存___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
(3)气孔由___________细胞围成,图2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珙桐叶片的气孔密度呈__________趋势。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在低海拔地区,随着海拔升高,光照强度增大,珙桐气孔密度逐渐升高,这主要对珙桐的__________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在高海拔地区,土壤湿度降低,气孔密度呈下降趋势,主要降低了珙桐的____________作用,从而减少水分的散失,珙桐以此来适应高海拔、强光照的环境。该实验表明,在海拔1500-1700m范围内,珙桐气孔密度较大,比叶面积适中,适应性较好。
2022-09-23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