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圈中的人 > 人体的营养 > 消化和吸收 >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22703040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平时吃馒头时甜味并不明显,但如果将馒头细细咀嚼一段时间,会感觉到甜味。这到此是怎么回事呢?于是,他们查找了相关资料,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它自身没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并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项目内容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③号试管

馒头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唾液或清水

清水

唾液

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37℃水中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色



(1)滴加碘液后,②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③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
(2)请你列举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及其变量____
(3)实验项目中设置了“是否搅拌”,探究的是____对实验的影响。
(4)通过此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
(5)通过实验,请你解释平时吃馒头时,甜味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给我们日常吃饭时的启示是____
(6)淀粉起始消化的场所是____,最终在4____被彻底消化分解。淀粉最终分解成____被人体吸收。____是消化馒头的主要场所。这里不仅有物理性消化如:____,还有各种消化液参与的化学性消化,例如:____(写出一种消化液),这种消化液是由____(填序号)分泌的。
(7)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填序号),它分泌的消化液是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我们吃的食物入口,首先经过牙齿的切断、撕裂、磨碎,舌的搅拌,形成食团后才下咽。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据下表方案进行了实验,请根据下表回答:
试管编号12345
馒头碎屑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
有无唾液a2ml清水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
是否搅拌搅拌搅拌不搅拌搅拌搅拌
温度37℃0℃100℃
水浴时间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

(1)为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实验,在a处应加入______
(2)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不变蓝,原因是______,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当我们吃馒头时越咀嚼越甜,是因为________
(3)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该选用_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
2021-04-27更新 | 49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将馒头放入口中,慢慢的咀嚼、细细的品尝,你会感觉有甜味。(馒头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淀粉本身是没有甜味的)
(1)结合上述生活体验,你提出的问题是:
(2)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
试管编号



馒头的处理
等量馒头碎屑
等量馒头碎屑
等量馒头块
加入的液体
2毫升唾液
A
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水浴温度
37℃
10分钟后取出,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①甲、乙作为对照,则试管乙中加入的液体A是
②处理馒头时,“用刀细细切碎”是模拟
③滴加碘液后,试管中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其遇碘不变蓝。
④由试管甲、乙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017-09-14更新 | 121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对照组的是___号试管,实验变量是___。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___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

试管编号

馒头形态

加入的物质

温度环境

实验现象

1

碎屑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37℃;10分钟

2

碎屑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37℃;10分钟

3

小块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37℃;10分钟

4

碎屑

,2滴碘液

0℃;10分钟


(2)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___,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___
2019-04-29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