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圈中的人 > 人体的营养 > 消化和吸收 >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22902631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所示,请完善方案并回答问题: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一小块馒头切成碎屑,分成两等分,分别加入到甲乙两试管中。
第二步:向甲乙两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_______和唾液,搅拌均匀。甲乙两试管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第三步:将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稀碘液,充分摇匀。
第四步:观察并记录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2)预期结果:_____试管内的物质变成蓝色,另一支试管内的物质不变成蓝色的原因是唾液中的______将淀粉分解为了_____
(3)若将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盛有0℃水的烧杯中进行上述实验,请你预测甲乙两试管中颜色变化情况_______
(4)小明同学想探究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是否有影响,于是他设计了补充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取一块馒头放在嘴里细细咀嚼,慢慢你会感觉到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一探究竟,于是设计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同学们准备了馒头(等量的碎屑与小块)、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方案如下:
试管加入的物质处理温度时间/min加碘液后的现象
A馒头碎屑+2mL唾液搅拌37℃10不变蓝
B馒头碎屑+2mL清水搅拌37℃10变蓝
C馒头碎屑+①搅拌80℃10变蓝
D馒头碎屑+2mL唾液搅拌5℃10

(1)如果A试管与B试管作为对照,则变量是______________,A试管中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馒头切成小块相当于口腔中______________作用,通过探究同学们发现,馒头咀嚼后变甜是因为唾液中的______________把淀粉分解了。馒头中的淀粉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为了探究其他因素对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有影响,又设置了C和D试管,实验证实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需要适宜的______________
(4)为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请补充实验:①是___________,②的现象是_______
2023-04-27更新 | 36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震荡后保温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对照实验。比较1、2号试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初步分解。
(3)通过对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2022-12-22更新 | 19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请回答人体营养中有关实验与探究活动的问题。
(一)探究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所含的能量多。改进的实验装置(易拉罐罩着锥形瓶)如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与教材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
(2)等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燃烧后,A、B两瓶中水温升高几乎相同,请说出实验误差的可能原因_____(准确说出1点即可)。
(二)某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123
馒头形态馒头碎屑馒头碎屑馒头块
清水或唾液2毫升唾液2毫升清水2毫升唾液
在37℃水浴中保温10分钟,再加碘液2滴
结果不变蓝变蓝变蓝

(3)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_号试管,该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
(4)进行此实验时试管都要放入37℃水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
2019-09-09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