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走进生命世界 >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46 题号:6679321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但具有相对性,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1)实验材料和用具: ①新鲜的红色康乃馨 ②烧杯 ③玻璃铅笔 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⑤清水 ⑥量筒
(2)步骤:第一步: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用玻璃铅笔分别标上A、B。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_
(4)问题:盐酸溶液中出现的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小红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方案为:将甲乙两组落叶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请你帮助小红一起分析该探究实验。
(1)实验前,小红必须将_________(“同一种”或“几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是因为细菌生存需要一定的_________
(2)该实验中同时设有甲组和乙组的目的是_________
(3)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_________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细菌对植物遗体有_________作用。
2021-12-02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思维创新探究:
探究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一种科学方法,下面是科学家征服疟疾病的历程。
疟疾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早在两千年前,疟疾病就在世界各地流行。许多科学家都想找出引发疟疾病的原因,以便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这种病的发生。当时,科学家们观察居住在沼泽地区人群的患病情况,提出假设:疟疾病是由于沼泽的水被污染而引起的。同时,设计了让人直接喝沼泽地里污水的实验。结果喝污水的人没有患疟疾,假设被否定了。
科学家们又经过长期的探索,到了19世纪后半叶,发现疟原虫是疟疾病的致病“凶手”。有些科学家还发现,在疟疾病的发病区,抽干沼泽地时的水,这个地区患疟疾病的人就大大减少,甚至消失了。科学家们就在思考:引起人体患疟疾病的疟原虫和沼泽地时的水有什么关系呢?
直到本世纪初,一位意大利科学家通过大量观察提出了一个新假设:蚊子传播了疟疾病。蚊子在水中繁殖,如果抽干沼泽地里的水,就可以消灭蚊子的幼虫,消灭了蚊子就可以消灭疟疾病。
又过了若干年,一位英国医生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他让蚊子去叮咬体内有疟原虫的麻雀,再解剖发现在蚊子的唾液腺里有大量的疟原虫。这样人类终于弄明白了人体患疟疾病的原因,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治疗和预防疟疾病的方法。
(1)从科学家征服疟疾病的历程来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那几个步骤?________
(2)你认为本地区预防疟疾病的主要办法是什么?________
2021-11-03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芽苗菜又名豆芽菜,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无土栽培技术将豌豆的种子培育芽苗菜。

(1)豌豆花的花粉落在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豌豆的传粉方式为_________。要结出豌豆,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
(2)图中②是豌豆的_______,它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3)学校生物小组开展了豌豆的栽培和豌豆苗长势和重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健康且长势和基本相同的豌豆苗15株,平均分为三等份,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设置为甲、乙、丙三组进行无土栽培(具体培养条件如下表)。
组别温室内
二氧化碳浓度
培养液种类豌豆苗的长势和重量变化
0.03%土壤浸出液较好
0.06%土壤浸出液最好
0.06%蒸馏水一般

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每组选择多株豌豆苗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组组成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对豌豆生长的影响。甲、丙两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通过____________促进豌豆苗的生长。
2022-05-29更新 | 1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