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 生物进化的原因 > 用进废退学说与自然选择学说
题型:资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0 题号:8579224
1835年9月,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航行到加拉帕戈斯群岛时,在岛上发现一 些羽毛颜色暗淡的雀形目鸟类,这些鸟对达尔文的研究产生了重要作用,后人把它们称为达尔文雀。达尔文雀一共有14种,种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嗓部的形状和大小各异。如尖嘴地雀的喙 略尖,以浆果为食;而大地雀的嗓较大,取食较大的种子,中、小地衣以此类推。据考证,这 14种达尔文雀是在过去的100万年一300万年间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2001年,Sato等运用 分子标记方法,对达尔文雀与30种雀类的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了比对研究,他们发现暗色草雀与达尔文雀的亲缘关系最近,可能是达尔文雀的真实祖先。
(1)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扣达尔文雀,喙部_______________和大小不同,是与___________相适应的。
(2)据记载,1976年6月至1978年,加拉帕戈斯群岛一直没下雨,持续的干旱致使大多数草本植物没有结籽,只有少数耐旱植物结出籽实,但这些籽实相对较大。你推测哪种地雀的比例会增加_________
A.大地雀 B.小地雀 C.中地雀 D.尖嘴地雀
(3)科学家推测达尔文雀的真实祖先可能是暗色草雀,因为在细胞色素b基因的比对研究中,此种雀类与达尔文雀的基因相似程度_________(填“高”或“低”),可以支持上述结论。
(4)达尔文在观察达尔文雀和其他生物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生物是通过遗传、_________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的,从而解释了生物的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请阅读下面的科普文章
被子植物是现存分布最广的植物类群,然而关于其起源的时间和地点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主要原因是早期的被子植物数量较少,在地层中很难保存,能找到的直接证据十分有限。
被子植物具有显著的花朵,又称为显花植物。研究者关注到现存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花都是虫媒花,于是另辟蹊径,从研究传粉昆虫的化石入手,通过分析其形态结构,间接获得了被子植物起源的证据。
现存虻类中具有访花和取食花粉(蜜)习性的,被称作“喜花虻”。我国学者在辽宁省北票市晚侏罗纪地层中采集到了大量的虻类化石。根据它们的特征推断,其中有不少属于“喜花虻”。例如,美翅古距虻(图1)具有粗短的喙,推测其适合从花筒较短的花中吸取花蜜和花汁;另一种侏罗原网翅虻(图2)具有细长的喙,适于访问长筒形的花朵,它的身体还具有细密的毛,适于传粉。

研究者对已发掘的喜花虻化石所处的地质年代进行分析,晚侏罗纪是喜花虻类发展演化的大“爆发”时期。据此推测,被子植物可能出现于侏罗纪晚期。该项研究将被子植物起源时间从白垩纪向前至少推进了1千万年。
我国辽宁北票地区的喜花虻类的化石资源种类丰富,占世界已知喜花虻类的40%。这些化石中的喙、复眼、足、翅脉和体毛等都保存完好,清晰可见。其中有些个体具有适于取食花蜜的喙或利于携带花粉的体毛。据此推测,我国东北地区是被子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与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同时还具有显著的__________(器官),这是植物进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2)研究被子植物起源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除了可以寻找直接证据,还可以通过研究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时间来间接求证。
(4)美翅古距虻和侏罗原网翅虻的喙不同,推测当时至少有__________种类型的显花植物存在。后来,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显花植物的种类逐渐增多,并且均演化出适应性的特征,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
(5)辽宁北票地区发现的喜花虻种类数量十分丰富,这也提示人们,该地区
A.就是被子植物的最早起源地
B.是被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
C.极有可能发现被子植物化石
D.其他喜花昆虫生存数量极少
2018-05-04更新 | 152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请阅读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症状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对患者应隔离治疗,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能有效预防该病。
资料二:抗生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由于人们滥用抗生素,使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存活下来,并对绝大多抗生素不再敏感,从而形成了“超级细菌”。
(1)腮腺炎病毒结构简单,由______________组成,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它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二中“超级细菌”的形成可以用达尔文的__________学说解释。
(3)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__________受到损伤,将新冠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
2023-06-03更新 | 70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鸟类迁徙,指一年中鸟类随着季节的变化,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由于气候的变化,在寒冷和干旱的季节,经常会出现食物短缺,因而迫使鸟类种群中的一部分个体迁徙到其它食物丰盛的地区。这种行为最终被自然选择的力量所固定下来,成为鸟类的一种本能,使鸟类始终生活在最适的气候里,并有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
全球有8条鸟类迁徙路线,途经我国的路线有3条。大滨鹬在西伯利亚东部繁殖,主要在澳大利亚西北部越冬,我国的鸭绿江口湿地是大滨鹬数量最大的迁徙停歇地。每年春季大滨鹬在3月下旬迁徙到鸭绿江口湿地,5月中下旬离开。在这段时间,大滨鹬摄取大量的食物,体重可以增加一倍。为下一阶段4000多公里的迁徙飞行做好能量储备。
2011年和2012年的两次调查发现,光滑河蓝蛤是鸭绿江口湿地大滨鹬的主要食物,占大滨鹬摄入食物的95%以上。随后的调查发现光滑河蓝蛤的密度从2013年开始急剧下降,2014年之后一直维持着较低的密度,光滑河蓝蛤从滩涂上(特别是中潮滩和低潮滩)的绝对优势的底栖动物,到近年来只是局部区域有少量分布了。光滑河蓝蛤减少之后,大滨鹬的种群数量也下降了。
托氏昌螺是近年来鸭绿江口湿地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一些大滨鹬以托氏昌螺为食,由于螺体较大,取食难度增加,螺壳较硬,消化难度也随之重大,大滨鹬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肌胃的大小来迅速适应食物的变化。但它们的能量摄入速率仍然下降了80%。这意味着大滨鹬要花费4倍的时间才能够积累相同的能量,能量积累不足将直接影响大滨鹬的迁徙活动。

(1)由资料可知,由于气候的变化,在寒冷和干旱的季节,经常会出现食物的短缺,因而迫使鸟类种群中的一部分个体迁徙到其它食物丰盛的地区去生活,这种行为是________的结果,从行为获得方式上看,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由体内的________决定。
(2)根据资料可知,大滨鹬在迁徙前体重大为增加,甚至成倍增加。主要是为长距离飞行提供足够的_________
(3)下图表示的是鸭绿江口湿地大滨鹬数量及停留时间的变化。

鸭绿江口湿地大滨鹬数量变化
结合资料分析,2016和2017年鸭绿江口湿地大滨鹬数量变化是_________,2017年停留时间也明显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20-02-04更新 | 1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