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1264236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古丝绸之路的作用及沿途的贸易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组图片各自对应的传承关系。谈谈你对文化传承关系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材料一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局面。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博大精深】

材料二   中国……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中西交融】

材料三   (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材料四   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力,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相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1)材料一中“学术繁荣的局面”指什么?当中的哪一种药方更对症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社会形势?
(2)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事件的性质?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中国的文艺复兴”对应的历史事件。
(5)20世纪,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思想理论成果?
2023-05-17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三

有一天塞上老翁失去了一匹马,邻居纷纷安慰他,老翁说:“也许是件好事呢。”果然,不久,他的马自己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匹好马。乡邻纷纷道贺,老翁说:“也不一定是好事,说不定是坏事呢。”数日后,他儿子骑马从马上掉了下来,腿摔断了。

(1)材料一是哪个学派的观点?这一学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个学派的观点?

(3)写出与材料三对应的成语。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反映了哪一学派的观点?你能结合现实再举一例成语吗?

2018-09-20更新 | 7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图)


材料二   韩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还认为,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明确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


(1)材料一三幅图片反映了孔子的主要活动,请对他“周游列国”“退修诗书”“杏坛设教”的主要作用作简要评价。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他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3)面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动荡,不同的思想流派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这种思想上的争斗有何影响?
2024-02-29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