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 > 都江堰
题型: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 题号:14593335
著名学者余秋雨情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灵集
【知识点】 都江堰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李冰在了解眠江水势走向及当地地理状况的基础上,组织人力在玉垒山的山脊上开了一条山口,让一部分氓江水从东部流走,顺应地势引导水势,既分流泄洪,又增加了灌溉面积。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     
A.展现了统一国家的力量B.凝聚了古人的生态智慧
C.方便了河道航运的发展D.推动了大一统局面出现
2024-04-24更新 | 36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公元前316年,秦国攻灭蜀国,任命李冰修建都江堰,治理成都平原水患,为灭楚和统一天下提供战略物资储备。由此可见,都江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商品贸易流通B.加速江南地区开发
C.服务于战争的需要D.治理长江洪水泛滥
2024-05-26更新 | 10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导致“天府”出现的工程是(     
A.灵渠B.赵州桥C.都江堰D.大运河
2024-03-24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