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专题02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联系与差异(高频非选择题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湘教版)
全国 八年级 专题练习 2024-03-31 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地理、地球和地图

一、解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解答题 | 较难(0.4)
1. 读图回答问题。

(1)左图中B河流是____,该河流是我国和____(国家)界河。漠河是我国领土最北点,年降水量是____,从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来看,漠河属于湿润区的原因____
(2)东北平原成为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方,得益于____气候条件。
众多河流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松花江每年有____个汛期,试分析春季汛期形成的原因____
(3)读下表,与黄河相比,松花江年平均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松花江主要流经湿润区和半湿润区B.松花江主要流经平原地区
C.松花江冬季有较长时间的结冰期D.松花江上修建的水库较少

(4)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虽属于半湿润地区,但确是缺水地区,请分析原因____
解答题 | 适中(0.65)
2. 结合地图和材料,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 长白山东南侧与西北侧的植被密度不同,而且植被分布垂直变化明显。

材料二 图1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为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图3为长白山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



【探究发现】
(1)结合图探究发现东北地区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是______,说明影响气温空间分布的因素是______
(2)结合图探究发现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_____,说明影响降水空间分布的因素是_____
(3)结合图观察不同温度计探究发现,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逐渐___________,相同海拔情况下,贝贝一侧的气温更___________
【探究分析】
(4)结合图探究分析贝贝位于长白山的_________坡(东南/西北),简要分析这一结论的理由_______________
解答题 | 适中(0.65)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达到13332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26%。其中,黑龙江省粮食产量7507万吨,吉林省粮食产量3633万吨,辽宁省粮食产量2192万吨。东北地区又是我国最著名的林区,夏日漫天皆绿,树海苍翠蔽天;冬时大地银装素裹,茫茫一片林海雪原,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蓄积量的六分之一。被人们誉为“绿色金子的宝库”。

材料二 下图为东北地区地形图和东北地区多年平均雪期的空间分布图。

(1)写出图1中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a_______
(2)东北三省地理位置优越北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_______接壤,东部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与_______接壤,南部临黄海与_______隔海相望,故东北三省具有边疆临江和近海的特点。
(3)东北三省地形以_______和山地为主,三面环山,东侧和北侧为界河。
(4)图2中,多年平均雪期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
2023-04-30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解答题 | 适中(0.65)
4. 下图为东北地区地形图(图1)和东北地区多年平均雪期的空间分布图(图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①大兴安岭,②____,③____;河流:a____
(2)东北三省地形以____和山地为主,三面环山,东侧和北侧为界河,呈现出____的地形格局。
(3)到东北去看雪选择最适当的季节是冬季,图2中多年平均雪期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解答题 | 适中(0.65)

5. 为振兴东北经济,黑龙江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构建新发展格局。图13为黑龙江省雪期和积雪厚度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冷资源”到“热产业”】

黑龙江省被誉为“冰雪之冠”。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来自该省。借助冬奥之风,黑龙江省迎来冰雪经济的发展良机。


(1)黑龙江省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
(2)黑龙江省发展冰雪经济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_________

【从“大豆”到“金豆”】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积极发展大豆深加工产业。下图为大豆加工流程示意图。


(3)图中生产沼气的原料主要是_________和牲畜粪便等,废弃物的再利用有利于减轻_________污染。
(4)目前山东省已掌握大豆深加工高端技术,为促进“大豆”变“金豆”,有人认为黑龙江省应和山东省加强合作,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说出理由。
6. 读“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图”和“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特点:人口分布____,中部、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交通运输____的地区人口多,____人口偏少。
(2)集中分布区:____平原和____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3)民族: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____是该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与____(国家)交界的地区。
(4)在东北地区,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____省的北部。“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山岭”指大兴安岭和____。三江平原上居住的以渔猎为生的民族是____
2022-04-08更新 | 118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解答题 | 较易(0.85)
7. “闯关东”和“走西口”是中国历史上的两次人口大迁移。读“中国两次人口迁移部分路径图”,结合所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闯关东”是指19世纪,中原地区的人口增长到饱和状态,山东、直隶(今河北)两省的人地矛盾尖锐,恰逢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江浙地区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而当时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于是大批灾民涌入东北,时人称之为“闯关东”。这意味着中原的农耕文化已经大规模地向东北游牧文化发展。

材料二“走西口”是指在明清时代,因地狭人稠加上天灾频临,不少人背井离乡;而长城之外地广人稀,当地人出于各种需要,主动招募内地人垦种,恰逢清朝政府逐渐放宽移民政策,鼓励放垦蒙地,因此大批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走西口”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长城内外的繁荣和发展。



(1)“闯关东”是指山东、直隶两省的人口迁入_________(地形区)的过程;相比江浙地区,迁入地人口密度_________,灾民迁至此地后可开发的土地较多。
(2)阅读资料分析,造成山东省居民“闯关东”的气象灾害可能是_________
(3)读图可知,“走西口”是指中国山西、陕西等地的居民向_________(四大地理区域)地区迁移,或途经该区域进入今a_________国的人口迁移过程;在迁移过程中,居民跨越了中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该线也是中国_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
(4)下列对两次人口迁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选项)。
A.“闯关东”为东北带来了劳动力,为其工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B.“走西口”加强了长城内外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C.自然环境对人口规模、迁移有深刻的影响
D.国家政策不会对人口的迁移产生导向作用
解答题 | 适中(0.65)
8. 读下图“东北地区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地形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²的地区主要集中在____(地形区)和____(地形区)。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
(2)东北地区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其中____运输方式占主导地位。
(3)三江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_
(4)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受气候条件限制,农作物熟制为____,该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因素有________。(列举两点)
2021-09-02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解答题 | 适中(0.65)
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东北重工业基地是国家首批开发建成的工业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位置优势。大连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北依营口市,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与多个国家相近。大连环境绝佳,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

材料二:大连湾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每年9月初举办的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不仅弘扬了中华服饰文化,更是一个国际性经济文化旅游盛会。预计2023年通车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是大连新增的一条纵贯南北、连接“一核”(东部核心区)和“一极”(金普新区)的快速通道,对解决中心城区南北方向交通不畅,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材料三:大连位置及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示意图

(1)东北地区南临______海和黄海;东、北两面与朝鲜及______为邻;西接_______(省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东北地区依托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重工业/轻工业)基地。煤铁资源属于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3)分析大连举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的优势条件。
(4)简述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对推动大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答题 | 适中(0.65)
10. 阜新是辽宁省西北部的一个地级市,其代表着东北众多城市的发展路径,因煤而兴,因煤而困,如今这座城市正在努力探寻一条绿色转型之路。读阜新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昔日辉煌】

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有“百里煤海”之称。2005年海州露天煤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2008年3月,阜新市被列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1)阜新位于____工业基地,以发展____工业为主。
(2)阜新早期兴起的优势条件有____(任答两点);资源枯竭是阜新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阜新衰退的原因还有____(任答两点)。

【二次创业】

2018年起,阜新市大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形成了以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精细化工四个优势产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3)在绿色转型之路上,阜新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资源转变为____
(4)阜新将精细化工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发展,试分析阜新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优势条件。
解答题 | 较易(0.85)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龙江省鹤岗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耕地面积广阔,有多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和风景区。鹤岗因煤而兴、因煤而衰,2011年被列为我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至今未开通高铁和航空。

材料二:2010~2020年间,鹤岗常住人口下降15.81%。鹤岗长期以来因房价低廉闻名全国,一些外地人通过网络在鹤岗买房,但到鹤岗定居的人十分有限。近几年,鹤岗新探明石墨矿石储量达17.31亿吨,石墨开发逐渐兴盛。

材料三:鹤岗位置图及气候资料图。


(1)鹤岗地处我国的_____(地形区),其北部处于我国的边境,隔________江与________(国家)相望。
(2)鹤岗兴起与衰落的主导因素是_____,其常住人口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写出一点)。
(3)试说明一些外地人在鹤岗买房却不定居的原因。
(4)除开发石墨资源外,你认为鹤岗市应如何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解答题 | 适中(0.65)
12.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被誉为我国的“工业摇篮”。下图为东北地区简图,下图为五常大米学习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东北地区地形格局为________
(2)东北地区气候____。据图分析东北地区降水分布特点__________
东北地区降水多集中在夏季,长白山脉东南侧年降水量多于西北侧,主要原因是____。五常大米被《舌尖上的中国》评为中国最好的大米之一。
(3)结合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分析五常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是____。(两条)
(4)东北地区因丰富的____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经过多年开发,____、环境污染等成为目前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以“东北振兴”为主题的班级辩论会上,你会提出怎样的“金点子”____?
解答题 | 适中(0.65)
13. 读辽中南、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辽中南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是有着丰富____;近年来,沈阳的机器人、航空等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产业都属于____产业。
(2)2023年4月,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示范区组成沈阳都市圈获得国家批复,依托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1小时沈阳都市圈互联互通,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____
(3)香港是世界著名的____,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粤港澳的合作不论“前店后厂”模式还是现今的粤港合作模式,都是____,互惠互利。
解答题 | 较易(0.85)
14.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市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进一步缓解“大城市病”,从而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快速发展。雄安新区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分散北京人口、环境等诸多压力,具有重大意义。结合环渤海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随着京津旨一体化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变,类似北京上班廊坊居住的“同城效应”明显,这种生活方式的基础条件是____
(2)京津费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北京的优势是人才众多,科技水平高,天津的优势是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河北的优势条件是____。(至少两点)。
(3)与廊坊相比,选择雄安作为首都功能拓展区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填字母)。
A.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B.离北京、天津近,位置优越
C.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D.人力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
(4)图中乙省水资源十分短缺,春旱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春旱产生的自然原因是____;解决该省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是____(至少两点)。
(5)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位置优势是____。十分密切,从“前店后三”到目前粤港合作模式,反映了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方式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
解答题 | 适中(0.65)
15. 【港澳地区】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知位置

香港和澳门地处南海之滨,位于珠江口两侧,背靠珠江三角洲。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港一直起着沟通祖国内地与世界的桥梁作用。

(1)分别说出图中甲、乙所代表的城市名称。
(2)分析香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探究二   析环境

香港和澳门濒临南海,有众多岛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但港澳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世界极度缺水城市。

(3)简要分析港澳地区缺水的原因。
探究三   谋发展

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近年来,祖国内地赴香港旅游的人数持续增长,香港的影视业依托祖国内地获得了长足发展,内地大力保障香港民生物资供应。自1997年以来,内地企业在港股中的数量占比进入快速上涨通道。截至2022年4月,内地企业在港上市达1370家,占港交所上市企业总数的53.3%,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75%以上。

(4)简述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