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八年级地理开学摸底考(长沙专用,八上全册)-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
湖南 八年级 开学考试 2024-04-02 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农业开展多种经营。图为我国东部四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
B.南北跨经度广,地跨寒、温、热三带
C.东西跨纬度广,降水差异大
D.海陆兼备
2.我国地域辽阔,民族风情各具特色,图中各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搭配正确的是(     
A.a—回族B.b—朝鲜族C.c—壮族D.d—傣族
3.有关四地的农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缺乏水源,影响冬小麦返青
B.乙地交通便利,利于农产品外销
C.丙地台风频发,影响水稻越冬
D.丁地雨热同期,利于甜菜生长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人口普查有助于了解我国人口基本国情。图为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我国省区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率(20102020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省级行政区中(     
A.安徽省和湖南省人口数量均超1亿B.长江沿线各省区人口均超5000万
C.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口比山东省多D.人口大省主要在黑河一腾冲线以东
5.人口普查可以(     
①掌握人口规模的变化②改变人口空间分布的格局
③查清人口结构的状况④提供人口政策制定的依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纪录片《北纬30°·中国行》着重展现了我国北纬30°沿线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下图为我国沿北纬30°线附近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摄制组拍摄的甲、乙、丙三幅景观图分别位于(     
A.藏、蜀、沪B.青、蜀、浙C.蜀、藏、沪D.新、贵、沪
7.北纬30°纬线穿越了我国许多山川。下列诗句描述图中①山脉的是(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8.下列对我国北纬30°沿线地区地势特征描述准确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地势东高西低,起伏大
C.地势南高北低,呈斜坡状分布D.地势北高南低,高差大
9.我国北纬30°沿线地区地势特征对该地区的影响是(     
A.河流水流平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B.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陆地深入,形成降水
C.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南北交通D.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气候温暖湿润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某学校组织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地理老师分别提供了有关黄河的学习资料。下图分别为“黄河诗文”的时间轴和黄河流域及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自汉到宋,从对黄河的描述上反映出黄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A.水量大B.含沙量大C.流速快D.无结冰期
11.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     
A.河流年输沙量变大B.河流年径流量变小
C.植被破坏加剧D.水土流失减少
12.同学们查阅的资料中,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是(     
①在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②在中下游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④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4-01-11更新 | 145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结业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20231031日,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在福建莆田南日岛海上风电场投产使用,养鱼发电两不误,探索形成绿色能源+蓝色粮仓新模式。图为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能源与风能性质相同的是(     
A.核能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
14.下列地区风能资源相对丰富的是(     
A.塔里木盆地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四川盆地
15.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优点是(     
①投资成本低②解决西部地区能源不足的问题
③海面开阔,占用土地少④更靠近能源需求市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川藏铁路是我国连接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铁路,呈东西走向,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我国第二条进藏铁路。读川藏铁路及局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川藏铁路建成后,能在康定到林芝沿线感受到的是(     
A.沙漠广布、气候干旱B.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C.平原广阔、鱼米之乡D.椰树成林、四季常青
17.川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不包括(     
A.带动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B.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合作
C.消除沿线地区的自然灾害D.完善我国交通铁路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