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地理综合库 > 世界地理 > 居民与聚落 >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聚落与环境 > 聚落及其分类、差异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4 题号:12322499
城市与乡村聚落景观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A.建筑外貌B.人口数量C.建筑材料D.自然环境条件
【知识点】 聚落及其分类、差异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推荐1】福建泉州以“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有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刺桐(即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这说明泉州(     
①属于乡村          ②属于城镇          ③以渔业为主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处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古诗大意是:泉州人口稠密、山谷贫瘠,虽然想耕种,但无处可开辟。泉州南面有大海浩瀚无穷,每年制造船只,通往不同地区。由此可知(     
A.泉州地形较平坦B.泉州海上交通便利
C.泉州人口密度小D.泉州造船技术落后
3.保护泉州古迹遗址的合理措施是(     
①翻新原有建筑        ②限制游客数量        ③划定保护范围          ④加装机械设备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023-12-25更新 | 19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推荐2】“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族的传统民居是便于搭盖的“斜仁柱”。搭盖“斜仁柱”不用钉也不用绳,只用天然树权,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斜仁柱”的覆盖物,春至夏初覆盖桦皮,夏季覆盖芦苇帘子,冬季覆盖兽皮。左图示意东北地区赫哲族、回族、鄂伦春族和蒙古族的主要分布区域,右图是“斜仁柱”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鄂伦春族对应左图中的(     
A.①少数民族B.②少数民族C.③少数民族D.④少数民族
2.“斜仁柱”的顶端冬夏都不遮盖,主要是为了(     
A.通风采光B.增强美观C.观测天象D.预防积水
3.根据材料推断鄂伦春族的传统生产方式主要是(     
A.捕鱼B.农耕C.游牧D.狩猎
2022-10-13更新 | 36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推荐3】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回答下列小题。



1.甲地建筑物特点和密度,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     
A.多平顶房,以大型聚落为主B.多平顶房,聚落密度小
C.多斜顶房,以中小型聚落为主D.多斜顶房,聚落密度大
2.关于甲乙丙三地农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地农业规模差异的原因是降水量差异
B.甲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热条件不足
C.丙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引黄河水灌溉方便
D.甲乙丙三地的共同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
2022-10-05更新 | 3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