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地理综合库 > 中国地理 > 中国的地理差异 > 青藏地区 >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 青藏地区的地形
题型: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5 题号:1806116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代诗人张思宪有诗云:“湟流一带绕长川,河上垂柳拂翠烟。把钓人来春涨满,溶溶分润几多田。”湟水谷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主要种植小麦和青稞,农业资源优越。如果是夏季,缓坡地上大面积绽放的油菜花,宛如黄金地毯,让人疑为江南。

材料二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全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 5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少,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青海省目前有中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青海塔拉滩光伏电站,面积609平方公里,接近一个新加坡的面积大小。

材料三 我国青海省简图及牦牛景观图



(1)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地处________山脉南侧,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青海省东部雨水较多,西部干燥多风,主要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
(2)格尔木位于有“聚宝盆”美称的________盆地;牦牛的体毛浓密、粗长,适应了当地________的自然环境特征。
(3)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雪山连绵,但湟水谷地却呈现出“江南”风光,试分析该地种植业发达的原因。
(4)和我国东部季风区相比,分析青海省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023·湖北孝感·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经康定、林芝,长1629千米,铁路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火车仅需13小时左右。



(1)川藏铁路“八起八伏”爬升高度超过1万米,外媒称其是“一辆巨大的过山车”,川藏铁路经过的区域(     )(单选题)
A.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B.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印度洋
C.河流水量大,航运价值大D.景观以荒漠戈壁为主
(2)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农业发达,这里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写出两点)
(3)西藏自治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这里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____地区,作物熟制为____,与青藏其他地区相比该区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为:____
(4)导致成都与拉萨两地气候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因素,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的资源调配工程,是为了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____资源。
2023-01-11更新 | 117次组卷
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孕育了众多大江大河。为认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了解藏族同胞的民风民俗,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了一次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的雪域高原研学之旅。下图是青藏高原区域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模拟研学中,小组成员发现西宁和拉萨都坐落于河谷中,这是为什么?
(2)在野生动物的天堂--三江源地区,找到了长江的源头是____(填数字)。简析要严格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原因。____
(3)小组成员在与藏族向导的交往中,发现他们早晚将双手藏于藏袍袖中,中午脱下一只或两只袖子,系于腰间,独特的穿衣方式反映了当地气候特征____
2023-05-27更新 | 46次组卷
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青藏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同学们想要对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探究。下图为青藏地区的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1:认识自然环境
(1)地形:青藏地区地形以____(填地形类型)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2)气温:青藏地区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最暖月平均气温仅在10-18℃之间,原因是____
(3)降水:森林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的____(填方位);根据青藏地区植被分布状况请你推测其降水大致分布规律是____
探究2: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农业部门与自然环境:青藏地区以____(农业部门)为主,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它们都有耐寒的特点;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____地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和小麦;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相比,青藏地区农作物品质高的原因是____。(任答一条即可)
结论:
(5)根据以上探究,同学们对青藏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单选)
A.发挥草场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B.解决粮食问题,大力发展种植业
C.砍伐森林资源.用于房屋建设D.控制养殖数量,防止土地沙化
2023-06-13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