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地理综合库 > 世界地理 > 陆地和海洋 > 海陆的变迁 > 沧海桑田
题型: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3857225
读下面两段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生物化石。

材料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1)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地表形态如何变化的?       
(2)有人预言:几千年后,红海将扩大,地中海将消失。试用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学说来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9月11日7时46分(当地时间9月11日9时46分)在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南纬6.30度,东经146.55度)发生7.6级地震,震源深度70千米;2022年9月17日21时41分在中国台湾台东县(北纬23.05度,东经121.21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结合相关材料及“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震发生地中,为2022年9月11日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是_______,从发生地的位置看,两次地震均发生在_______地带。
(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也属于地震多发区的是_______。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因为,按照板块学说的观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完整一块,而是由_______大板块构成,各大板块内部一般比较________,板块交界地带地壳________,多________灾害。

“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朱子语类》卷九十四)


(3)材料表述的内容,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_______可以变成_______,依据是是_______水生的,但却在_______发现了它的遗骸,原来的_______(低/高)处变成了_______(低/高)处。这一点,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表明,海洋和陆地处于________之中。
2022-12-29更新 | 128次组卷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运动与变化,成就了“沧海桑田”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等古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_____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喜马拉雅山脉及其所在的______(地形区)主要是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在这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______,还形成了世界主要的火山、______带。
(3)大西洋主要是由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之间的张裂作用所形成的,随着板块不断运动与变化,未来的大西洋有可能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
(4)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群岛地震多发的原因。
2023-11-28更新 | 62次组卷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经地质学家测量,喜马拉雅山目前高度为8848.86米,至今它还在以不易被人察觉的速度缓慢上升。而最近1万年,它却上升了500米,即一年上升5厘米。

材料二:早在1975年,我国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及其周边采集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三叶虫、笔石、鱼龙、海螺等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三:板块分布示意图和板块碰撞演示示意图。



(1)书页受挤压变形演示说明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会发生什么现象?喜马拉雅山脉是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我国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及其周边地区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当突发地震时,我们应如何正确的避险自救,任意选择其中两个场景,(在家里,在教室里,在户外)各写一条措施
2023-07-28更新 | 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