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地理综合库 > 地球和地图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 昼夜更替的成因及意义
题型: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57 题号:4529662
读材料及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于2015 年3 月28 日(20:30~21:30)在全球各地展开,我国发出主题为“能见蔚蓝”的倡议,代表了我们的建议和对未来的期待。“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我们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
材料二 世界分布示意图

1.熄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大洋洲→②_______(大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这种接力式的熄灯过程与地球的_________运动有关。
2.图中P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②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运河。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时,北京进入了春季,此时悉尼正值________ (季节)。
3.请你举一个生活中的清洁能源。
4.下列各生活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上学、放学乘坐公交车B.电脑不用时关机断电,尽量减少使用待机模式
C.作业本双面使用,节约纸张D.时时刻刻使用空调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轴上的箭头,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__.(填代码)
2.图中大海和小山两位同学,正值深夜酣睡的是__.
3.图中小山所处的经纬度是__;所在的大洋是__.
4.一年中A点有___________(一、二)次太阳直射现象。
5.图中所示太阳光直射在______________线上(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__现象(极昼、极夜)。
2017-02-28更新 | 99次组卷
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学习《地球自转》这一节课时,地理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以下是地球自转的课堂教学活动片段,请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准备阶段:
将教室的窗帘拉上,用手电筒光线代表太阳光,从侧面照射在地球仪上。
(1)请同学们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描出晨线。
演示阶段:
(2)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模拟地球自转。我们可以观察到:地球自转过程中,观察的位置不同,旋转方向有所不同。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从南极上空看,呈____
(3)选择地球仪上的A地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地球自转,A地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黑夜,演示了地球自转产生的____现象。
(4)选择地球仪上的两点进行观察(如A地和B地)。我们可以看到:当A地正处于日出之时,B地早已经是正午,证明两地存在着____
思考总结:
(5)地球一直在运动,我们却感受不到地球的运动,试分析其原因。
2023-09-24更新 | 23次组卷
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读图“地球某种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图表示地球的____运动,地球在轨道上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是____,运动方向是____
(2)当地球运动到____位置时(填字母),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____日(节气)。
(3)9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在____位置(填字母),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重要纬线),形成春、夏、秋、冬四季。
(4)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2022-11-09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