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地理综合库 > 中国地理 > 中国的经济发展 >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 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题型: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1 题号:6859892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传统习俗喜欢新年贴 “福”字, 2018年春设计师林翔融入湖南地理元素,   设计了特殊的 “福”字送给湖南人民(见图)。

材料二: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山地占76%,土层薄,土壤较贫瘀,但是峰林地貌造型奇特,为世界罕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境内森林覆盖率高,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材料三: 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人体汗液难以排出,往往会导致风湿类疾病。辣;权的果实含有辣抽,素,吃辣相又容易出汗,有驱寒法湿的作用,我国素有“湖南人辣不怕”之说。

(1)从图中可知,设计师送给湖南人民特殊的“福”字中融入的地理元素是    
(2) 分析张家界市不适宜发展种植业而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原因。
(3) 结合湖南气候冬季和夏季的特点,分析湖南人大多喜欢吃辣椒的主要原因 。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读下面区域图,完成后面问题:

(1)酒埠江风景区是该市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说说该地建设成为风景区有利条件。____________(两点)
(2)图中柏市镇临近省区是_____,峦山东面与_______县接壤。
(3)图中峦山镇原来是该地区煤炭资源基地,随资源枯竭,该镇重视发展旅游业,请从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说说发展旅游业对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社会经济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攸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为加快湖南经济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生产。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地与其最适合的农业生产方式搭配正确的是(     )       
A.黄丰桥山区——种植优质苹果          B.县城郊区——建立蔬菜、奶、肉、禽基地       
C.南部平原——栽种油茶和油桐树        D.中部丘陵——种植甘蔗、花生
2021-05-29更新 | 36次组卷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号所代表的盆地名称。A____,B____
(2)E山脉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上,山脉K的名称____,其西侧高原的名称是____。山脉M呈____走向。
(3)高原C和H以____山脉为天然界线。
(4)F山脉处在我国地势____的分界线上。
(5)H地形区的特色民居有____,D地特色美食有____
2024-01-15更新 | 22次组卷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巴中市某中学的同学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和书籍等,收集有关资料,开展主题为“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的影响”的探究学习。全班同学分为服饰组、饮食组、民居组、交通组四大组,搜集我国典型地区的资料,以PPT的形式分享了学习成果。请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服饰组】服饰组的同学分别从原料、样式、穿法等方面介绍了藏袍(见下图)。

◇传统藏袍多用牦牛和藏羊的皮毛为原料

◇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右襟

◇穿法独特,白天气温高的时候,将长袖褪去系系于腰间。夜晚,宽腰肥大的衣服可以当被盖,保温防寒。

(1)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通过藏袍的原料可以看出当地农业以____为主;藏袍独特的穿法适应了当地气温____的特点。

【饮食组】饮食组的同学从饮食的材料、口味、做法、菜品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见下图)。

◇川菜以麻辣为特色

◇主要调味品有辣椒,胡椒、花椒、豆腐酱等

◇善用小炒、十煸、十烧和泡、烩等烹调法

◇代表菜品有鱼香肉丝、麻婆豆腐等

(2)四川盆地属于____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光照不足;由于地势特征是____,湿气易集中,难散发。为了驱湿,古人做菜加入辣椒,逐渐形成了以麻辣味为特色的川菜。

【民居组】民居组的同学分别从民居的建筑材料、外形、结构等方面介绍了“干栏式”民居(见下图)。

◇材料以竹、木为主

◇屋顶出檐深远,既能遮挡阳光,又能防止雨水淋湿房屋的木架构

◇竹楼的架构之间有很多的空隙利于排洪

◇屋层架空不住人,可以较好地防止虫兽侵入室内伤人

(3)据图中信息判断干栏式民居大多分布在我国四大地区的____地区,以适应当地____的气候特征。

【交通组】交通组从民居的交通工具、方式、距离等方面介绍了传统交通工具之——骆驼(见下图)。

◇很耐热,汗腺散热系统分布在皮肤上面

◇有反嚼功能,背上的驼峰储存积攒了很多养分,可以在沙漠中长途跋涉几天不用进食

◇脚掌肥大,不容易在流沙中陷入

(4)据图四中信息判断骆驼大多分布在我国四大地区的____地区,以适应当地____的气候特征。
2021-07-08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