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长江的概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78 道试题
1 . 成渝经济圈自然禀赋优良、产业基础较好、交通体系完善、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和产业聚集区。右图为成渝经济圈示意环渤海经济图,完成下列问题。

【了解家乡感受生活】

(1)成渝经济圈位于长江____(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包括四川省的____部和重庆市的大部分,该区主要位于我国第____级阶梯。
(2)该区主要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城市,两城市虽远距三百多千米,但只需80分钟左右的车程,这主要得益于____的发展,使两城市的人们如同生活在同一城市。
(3)成渝地区的人们喜爱吃麻辣火锅,主要原因是(     
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B.自然条件特别适宜种植辣椒、花椒
C.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D.昼夜温差大,吃火锅可御寒

【低碳生活】

(4)该区域河网密布,受地势影响有丰富的清洁能源____资源。清洁能源开发有利于缓解生产生活用能紧张状况,减少____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协作发展】

(5)香港和澳门经济发达,需从祖国内地大量进口蔬菜的主要原因是____
(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成渝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水陆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C.资金优势明显D.科技力量发达

(7)成渝经济圈可以借助长江的运输通道发展____联运,出口到世界各地。
2024-06-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2 . 【区域发展融贯东西】某中学对成渝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差异进行了比较探究。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城市,位于“天府之国”的城市是____,尽得江海运输之利的城市是____
(2)长江航运价值很高,号称“____”,通过长江连结成渝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
(3)成渝经济区能源丰富,有丰富的____(矿产资源),凭借长江上游落差大的有利条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钢铁、机械工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4)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结合所学,从地理位置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
2024-06-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中考一模地理试题
3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长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提到“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图左为长江流域简图,图右为长江干流剖面图。

(1)长江干流流经我国地势____级阶梯。受地势影响,干流流向为____
(2)长江流域有“水能宝库”之称。____(城市)以上为上游河段,这里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
(3)人类在开发长江的过程中走过弯路,沿江面临诸多问题。请从上中下游三个河段中任选一个河段,描述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4)从“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角度,谈谈你对长江流域实施十年禁渔的看法。
2024-06-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二模地理试题
4 . “一轴三极”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等城市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倡议与长江流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读长江“一轴三极”经济带发展新格局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____(地形区)的各拉丹东峰,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2)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是____,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武汉位于长江干流与最大的支流A____的交汇处。
(3)长江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的便利条件有哪些?
(4)“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首要任务,长江经济带将建设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上游____,中游____,下游水污染。请你为生态廊道的建设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
2024-06-0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与黄河构成的双河结构决定了中国的大格局,也是中华文明诞生的基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图1双河结构示意、河套灌区示意、黄土高原景观,图3是垛田示意图。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河套地区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河套地区农业发展历程,完成下列关系图。

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兴化市地势低洼,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当地人在低洼沼泽地区挖河泥,将淤泥与水草混合物堆积成高出水面的田垛,用来种植作物,形成了垛田。

(2)分析垛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

【实验探究生态保护】

(3)图2是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关系的探究实验。据此可知:降雨量相同时,____相同时,植被越____,水土流失越严重。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以采取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

【江河促进城市发展】

(4)分析长江对上海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4-06-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项目化学习】

项目主题   金沙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项目背景   在学习长江一节时,某地理学习小组围绕金沙江河段水能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了辩论活动,以“开发与保护”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   实地调查

   

(1)写出图1中甲、乙两长江支流的名称____________
任务二   分析探究
(2)据图2判断金沙江玉树至宜宾(海拔700米)段的大致落差数据。
(3)试分析金沙江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任务三   成果展示
(4)图1中某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是西电东送工程,目的地是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试分析西电东送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意义。
(5)有同学认为不应该在金沙江建设水电站,你是否赞同该同学的观点,理由是什么?
2024-06-04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多校联考中考模拟示范卷 地理试题(三)
7 .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该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
(2)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干流货运量占全国三分之二,被誉为“____”。
(3)长江____(上或中或下)游河段位于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落差大,蕴藏丰富的____资源;在长江干流上建有世界第一大水电站A____
(4)位于长江中游“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城市是____。
A.成都B.重庆C.武汉D.上海
2024-06-0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8 . 长江流域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腰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发源于____(填地形区),注入____海。下游航运便利。被称为“____
(2)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请分析当地发展“鱼”“米”的有利自然条件。
(3)长三角经济区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____工业基地。凝图分析,该工业基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是____(任答一占)
(4)与长三角经济区相比简述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任答一点)
2024-06-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中考二模地理试题
9 . 东西协作,共谋发展读下列资料和图甲(新疆)、图乙(长江三角洲),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一:2022年3月下旬,随着气温的回升,新疆伊犁河水量猛增。伊犁河全面进入春汛防洪阶段。

资料二:西气东输主要是指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输气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田,向东最终到达上海,延至杭州。

(1)“3月下旬,伊犁河水量猛增。”这些河水主要来源于____
(2)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别列举新疆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各举两例即可)。新疆:____;长江三角洲: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伊犁河和b河(图乙)都是外流河
B.伊犁河是条国际性河流,b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C.伊犁河的流向是自东向西流,b河在长三角地区河段特征是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D.新疆地区地势较高,草场广阔,适合发展畜牧业;长三角地区地势较低,多水田,适合种植水稻
E.沟通新疆和长三角两地区最便捷的铁路干线是陇海—兰新线

(4)下列示意图是新疆与长三角地区的协作关系及对双方带来的积极影响,请补充完整。

________
2024-06-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0 .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在其开发利用上应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中,肩负着“一库净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重要使命的是(     
A.川B.湘C.鄂D.赣
2.“一库净水北送”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沿途河流污染问题B.减少南方洪涝灾害发生
C.增强北方河流航运能力D.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
3.下列做法,对“一江清水东流”不利的是(     
A.加强上游水土保持工作B.加大中下游水污染治理
C.扩大下游围湖造田面积D.加强沿线生态环境监测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