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青藏地区的资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开封市某中学地理研学活动准备去青海省,出发前他查阅了青海省的相关资料。下图为青海省地图、西宁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茶卡盐湖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海省(     
A.地处西北地区,行政中心是西宁B.位于中纬度,北部邻西藏自治区
C.柴达木盆地有石油、钾盐等矿产D.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海拔较高
2.湟水谷地是青海省主要种植业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光照充足,降水充沛②海拔较低,气温较高③水能丰富,水电站多④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天空之境”—茶卡盐湖是生态游与工业游并举的景区。旺季时因游客进入盐湖内需穿着塑料鞋套,导致一天能清理出十多吨垃圾。为保护茶卡盐湖自然环境,应该(     
①景区限制每日游客流量②游客租赁可再生环保鞋套③永久关闭茶卡盐湖景区④游客自觉提高环保意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 . 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牧业是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牧业为主 ②毛纺织、棉纺织工业发达 ③煤、石油、天然气、水能丰富 ④制约经济的发展因素是交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22·湖南·一模

3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牦牛粪(     
A.来自“沙漠之舟”——藏牦牛B.在墙上晒干后可作为生活燃料
C.已经全部被清洁能源所替代D.在我国所有牧区均可推广使用
2.青藏地区的清洁能源主要是(     
①煤炭 ②太阳能 ③地热能 ④石油 ⑤水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
2022-03-15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卷)2022年中考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
4 .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极对比,介绍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特色。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青藏地区是湖泊广布的区域,被称为“万水之源”。西藏是世界上罕有的无污染之地,这里的水资源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材料二:青藏高原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是发展太阳能产业的重要基地。


(1)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的____(方位),在三江源地区自北向南分布着我国三条大河,分别是____________
(2)说明三江源地区源源不断向三条大河下游输水,成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3)读右图分析青藏地区河流汛期所在的季节是____,说明该季节河流水量增大的原因。
(4)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说明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5)在青藏地区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并将当地多余电能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说明该举措对青藏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的作用。
2024八年级下·辽宁·专题练习

5 . 我国X地区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过去学校的电力供应一直比较紧张,每天最多只能供电三小时,学生们早晚读书受到很大影响。2015年学校建成太阳能光伏电站,实现了上学不间断供电。如图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提到的X地区有可能是(     
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
2.为实现上学时间不间断供电,则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加一个可以旋转的底座,底座可以根据太阳能的强度来改变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的朝向,则春分时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的一天内朝向大致为(     
A.由西到东B.由东到西C.由西南到东南D.由东南到西南
3.由此材料可判断太阳能强弱与(     )有关。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海拔D.经度位置
2024-04-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中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8月19日10时,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了彪炳千秋、利泽万代、亘古未有的历史功绩。今天,西藏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可以说,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由于国家在各方面不断加大对西藏的投入,雪域高原上基础建设从无到有,生态颜值不断提升,各族人民幸福感越来越强。下图示意青藏地区。



(1)据图简析青藏地区地热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三江源地区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________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举一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________
(3)青藏地区农业部门以________为主。请指出该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因素________
(4)据所学知识,列举一例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并分析对该地区文化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2-02-0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临朐县、昌邑县、诸城市、昌乐县、寿光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消。最终的方法就是从能源结构进行转型,用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D地区风电开发力度小是因为(     
A.火电丰富B.核电丰富C.地热丰富D.人口稀少
2.我国沿海地区风能开发较好根本原因是(     
A.临近市场B.技术先进C.交通便利D.劳动力丰富
3.A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A.地势开阔B.降水丰富C.气温年较差大D.土壤肥沃
4.下列利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措施是(     
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C.划区轮牧,扩大牧场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的特高压通道,起于青海,经甘肃、陕西,止于河南,连接了清洁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中东部地区。该工程源源不断地输送“绿电”替代部分煤电,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助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

材料二:青豫直流工程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青豫直流工程的起点位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省,这里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终止点位于黄河中下游的__________省。因此,该工程主要连接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地区,共跨越了我国地势的__________级阶梯。
(2)从青海到河南沿该线路穿越的地带,年降水量变化的大致趋势是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之一。
(3)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一点即可)
(4)青豫直流工程输送的“绿电”大部分来源于__________能,青海省所在地区这一绿色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青豫直流工程对青海的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是__________,(一点即可)对河南及所在的中东部地区带来的益处是__________。(一点即可)
(6)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践行的低碳生活方式有__________(两点即可)等,以助推碳达峰和碳中和。
2023-04-22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等。下图是我国能源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能源(     
A.都属于新能源,技术要求高B.煤炭、石油在使用中不污染环境
C.地热能、核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太阳能、风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2.关于我国能源利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建设风力发电站B.南方地区增加火力(煤炭)发电站
C.青藏地区建设核能发电站D.北方地区建设地热能发电站
2023-04-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初中部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人民,鼻骨高、鼻孔大、黝黑的脸颊带着特有的高原红。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藏民骑马图,完成下列问题。

(1)藏族人多鼻骨高、鼻孔大,这是当地________的自然特征决定的。
(2)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可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________。从太阳辐射总量分布情况来看,四川盆地位于________。分析藏族人民皮肤黝黑,脸颊带有高原红的原因________
(3)藏袍是藏区人民的平常衣着,特点是宽大、保暖、实用,藏民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夜宿在外时,常用宽大的衣服来盖体暖身。造成藏民一衣多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西藏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是________,其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被称为“高原之舟”的________是当地人民驼送物品的主要工具。
(5)青藏地区有醉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世界各地游客,下列做法有利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是________
A.用自带食物投喂野生动物B.购买珍稀野生动植物药材
C.进入自然保护区追摄动物D.不能乱扔垃圾
2021-12-25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