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土高原的成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5 道试题
1 . 中国文明的主干;深深扎根在了黄土中、黄河畔。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深厚的黄土,使人们长时间定居在同一片土地上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农耕文明。延安市吴起县属高原墚状丘陵沟壑区,以前的吴起山上光秃秃的,一棵树都不长,风一刮全是沙子,现在的吴起让绿色在黄土高原上铺展,村民吃上“生态饭”,从土地中挖出了“真金白银”。

材料二黄土高原示意图及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


(1)结合上图信息,描述P地形区黄土高原的范围。
(2)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列举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至少两条)
(3)黄土高原的西北面是广阔的亚洲内陆,那里气候干燥,降水少,有着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漠,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下列现象为黄土“风成说”证据,请你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选一作答即可)
①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②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③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4)试分析延安市吴起县农民吃上“生态饭”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苹果性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在20多年的“绿色革命”中,延安市率先通过改良品种,开辟梯田台地(图),种植“山地苹果”获得成功。与平原产区苹果相比,山地苹果含糖量更高、口感脆甜,也更耐贮藏。目前这里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之一。该地区还打造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旅游,游客认养一棵果树,通过这一创新营销模式,3000多棵果树有了认养者。

(5)结合材料说明延安市发展山地苹果的有利条件。
(6)请你为延安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任答两点)

2 . 有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写道“羊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首民歌反映了(     
A.横断山区山高路远B.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C.塔里木盆地黄沙连天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2.民歌中所唱地区。地表沉积物的来源大多认为是(     
A.风力搬运,堆积作用造成的B.河流冲积而成
C.人为因素堆积而成D.沙漠移动形成
2024-01-25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玉教育集团初中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据《中国文化地理》统计,太行山脉附近分布的历代创建的古城密度很大。从商周到东汉的1000余年间,河北先后有100多个方国、王国、诸侯国,其中大多数都在太行山脉东麓建都。因此,太行山脉的山前平原被称为“盛产古都的大走廊”。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太行山脉的山前平原被称为“盛产古都的大走廊”。在古代,背靠太行山脉,战时有利于____(进攻/防守),可以确保都城安全。
(2)图示资源调配工程的源头是汉江的____水库,甲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____(答一点);试写出一条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____
(4)黄土高原的黄土是____(西北/东南)风携带的尘土颗粒不断堆积形成的;黄土具有直立性,陕北地区的居民在崖壁上开凿的传统民居是____,它具有节省建材、冬暖夏凉的优点。
(5)昔日,黄土高原人口快速增长,加剧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将下列备选项的序号填在关联图的相应位置。
备选项①粮食产量下降②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③人均耕地面积减小,粮食需求增大
   
A____;B____;C____
2024-01-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耕作,当地的盆地和河谷地带农垦历史悠久。距今约5500年前,生活在黄土高原西部的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从事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

(1)黄土高原位于________________(山脉) 图 1以北,太行山脉以西,该地形区的黄土是被____________(风向)风挟带至此,并大量沉降堆积而成的。
(2)黄土高原能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材料所示该地区的优越自然条件是______易于耕种,农业发展早。

黄土高原的黄土(第四纪形成的松散沉积物,内含可溶性盐和细颗粒,其下有较硬的古黄土层)具有强烈的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孔隙比较大、易崩解等鲜明特征。

(3)图2所示黄土高原的显著地表特征是______;结合文字材料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结合图3分析,当地还受______的气候影响,最终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4)图4中陡坡地适宜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_____,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

5 . 过去的延安,“种一茬庄稼脱一层皮,下一场暴雨刮一层泥”,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曾断言:“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日延安,“圣地蓝”成为一张亮丽名片,延安气候更加宜人,到处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活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延安地区的传统民居是(     
A.窑洞B.四合院C.竹楼D.冰屋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得到了广泛认同的是(     
A.原生说B.漂移说C.流水堆积说D.风成说
3.造成延安“种一茬庄稼脱一层皮,下一场暴雨刮一层泥”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有(     
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
③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④过度采矿、修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在延安可以听到富有当地特色的民歌(     
A.呼麦B.黄梅戏C.信天游D.侗族大歌
6 . 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的侵蚀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海浪的侵蚀作用

7 . 读我国某地区民居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种特色民居主要分布在(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2.这种民居所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沙进人退B.干旱严重,草场退化
C.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D.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3.关于其所在地形区的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冰川B.地震C.风成说D.火山灰堆积
2024-01-1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8 .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黄土是由风挟带的沙尘在风力减弱时沉积形成的,往往土层深厚、肥沃、松散,但又具有直立性的特点,不易倒塌。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也是几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诞生地。黄土高原不同地带的黄土颗粒大小有明显差异,图是黄土高原不同颗粒带的分布图



(1)位于黄土高原上黄土带内的省会城市有________
(2)黄土高原颗粒带大体沿____方向更替。
(3)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是因为其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请写出两条治理措施:____
2024-01-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预测地理试题(01)
9 .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24日至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成功举办。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刷新了2项世界纪录和17项冬奥会记录,奏响“更快、更好、更强”的华彩乐章。

材料二:我国局部区域图、北京市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图中阴影部分为____(地形区)。关于该地形区的成因,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支持的是“____说”。____(河流)因流经该地区而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答1条即可)
(2)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城,请列举一例北京的名胜古迹____
(3)冬季奥运会、国际金融论坛、北京能源国际会议等各种国际会议在北京频繁召开,这体现了北京是____中心。据材料二右图分析,北京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答1条即可)
(4)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北京中关村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中国硅谷”之称。请说明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____。(答1条即可)
2024-01-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读我国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C地到A地,年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A地年降水量在______毫米以下,C地降水集中在______(季节)。
(2)由C地到A地,人口密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形成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自然/人文)因素。
(3)B地有物产丰富的宁夏平原,主要灌溉水源来自______(河流)。
(4)D地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该地存在严重的_______问题,形成了________的地貌特征。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