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土高原的河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陕北米脂县的高西沟,20世纪50年代当地信天游唱道:“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在山顶植松树,沟岔栽用材林;阳坡栽洋槐、椿树,荒坡种柠条,沟谷栽果树。经过几十年治理,高西沟已变成青山绿水。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高西沟的“肥土”最终流入(     
A.黄河B.淮河C.长江D.珠江
2.下面有关各地民居的简笔画中,哪一个可能是高西沟地区的民居(     
A.      窑洞B.    蒙古包
C.    水乡民居D.    竹楼
3.20世纪60年代起,当地人们治理高西沟的措施是(     
A.陡坡种植粮食B.修筑拦土坝C.大力发展畜牧业D.采取生物措施
2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还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黄土高原地处我国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是我国____(干湿地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2)图中R河为____,流经黄土高原后,使其成为世界上____最大的河流。黄土高原经流水的长期侵蚀,逐渐形成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是世界上____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改善生态环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____等。
(3)黄土高原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图2所示的____是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矿产丰富,尤其以____(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2023-07-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的范围,东起____,西到____,北起____,南至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2)流经本区的河流①是____
(3)黄土覆盖是黄土高原最显著的自然特征之一,这里的居民利用该土壤的性质,修建了传统民居____
(4)在该区域内治理泾河、渭河流域环境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单项选择)
A.依靠科技力量,改变土质特点B.增加牲畜数量,大力发展畜牧业
C.大规模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D.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4 . 山西地上多古建筑,包括城池、民居、寺庙、雕塑、壁画、古塔、石窟等,木结构古建筑多达9053处,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山西有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堡群,如皇城相府、湘峪古堡等。下图示意湘峪古堡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西古建筑丰富且保存较好的原因有(     
①气候干燥,木质结构不易霉腐                                 ②表里山河,较为封闭,古代战乱影响小
③地形平坦开阔,便于规划建造                                 ④晋商故地,经济富庶,建房置地大院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湘峪古堡建于明代,背山面水,城墙上和城内房屋上的拱形窗孔密密麻麻,有如蜂窝,称为“蜂窝城”。下列建筑代表湘峪古堡的是(     
A.B.C.D.
3.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古堡群应(     
A.整体搬迁集中安置B.适度开发修护保护
C.加大旅游开发力度D.居民入住规划管理
2023-07-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乡土地理】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人称山西是“表里山河”,我的家乡在山西。

(1)【初识山西】人称山西“表里山河”,指出上左图中甲乙代表的河流和丙丁代表的山脉。_________
(2)【自然人文】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自然和人文环境独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黄土高原地表沟谷发育(      )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沙漠化严重(      )
黄土高原典型的传统民居是四合院(      )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非常丰富(      )
山西南北气候差异大,粮食作物种类多,故以各类面食闻名(      )
(3)【名优特产】汾酒是山西的名片之一,山西杏花村以产汾酒著名。杏花村水源优质,马跑泉和古井泉水被人们称为“神泉”,晋中、吕梁地区盛产无污染的优质高粱、大麦等。①据材料简述杏花村发展酿酒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②请列举你所知道的山西的农特产_________
(4)【环境保护】临汾地处汾河沿岸,为了还“一泓清水”给黄河,作为一名中学生给合理利用和保护汾河的水资源提两条建议。
2023-07-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黄河的支流A是______,山脉B是______
(2)图2是某校学生为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而进行的模拟实验。通过第Ⅲ组实验得知: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______
(3)图3是黄土高原某县的生态建设示意图,①②③处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4)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______,请写出一例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民居、文化活动、民间艺术等)______
(5)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请同学们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献计献策______
2023-07-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内容。

借助“东方前选看世界"直播间,全国观众深入了解山西。太行莽莽,黄河决快,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山西不仅仅只有黑色的煤炭与陈醋,一个立体厚重、开放的文旅大省在互联网时代找到了“讲好山西故事”的新方式。


探究一我把家乡装心中

表里山河,伟岸气魄的三晋大地,散落着先人灿若繁星的智慧,也凝结着无数文明传续的印记。

——摘自董宇辉介绍山西文案



(1)请你写出“表里山河”一词中涉及的两山两河。
(2)据图写出山西省的地势特征。
探究二我为家乡谋发展

伴随着“东方甑选”的脚步,宁化府陈醋、汾酒、沁州黄小米、闻喜煮饼、平遥牛肉、青塘村粽子等山西好物从网上走入千家万户;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应县木塔、五台山、壶口瀑布给外地游客带来“小小”的震撼。


(3)列举两个“东方甑选”走过的山西世界文化遗产。
(4)如今山西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在全国仍属于偏后。请你为山西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2023-06-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渭河流经甘肃、陕西,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汉江水穿越秦岭隧洞引入渭河,以缓解该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

“泾渭分明”一般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该现象因时而异,据考证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曾有过六次反复,年内冬夏季也不同。


(1)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简析冬季“泾清”夏季“泾浊”形成的自然原因。
(2)渭河流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水的问题。概述该问题的具体表现。
(3)简析“引汉济渭”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4)某校学生在探究陕西省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时,有人提出,渭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请你说明正确与否及理由
2023-06-26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初中毕业第二次适应性训练地理试题
9 .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包括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____(填山脉名称)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2)读右图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甲、乙、丙中泥沙量最多的是____。由此可以得出:同等降水量,同等坡度的情况下,水土流失的程度与____的覆盖率有关。
(3)左图中呈“几”字形的河流为____,流经黄土高原后,使其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在该河的下游流经____平原,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河床抬高,人们被迫加高堤坝,该河成为“____河”。
(4)为了保持黄土高原的水土,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____
2023-06-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中考二模地理试题
10 . 读黄土高原图,回答问题。
   
(1)黄土高原的范围:东到A______南到B_______西到D______;北到_______
(2)图中②是______,这条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后,变成了黄色。
(3)图中的延安位于_______省,我国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______也位于该省。
(4)在晋、陕、内蒙古接壤的地区____资源丰富被誉为“_______”,此地区是21世纪我国最重要的_____基地。
(5)目前制约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两个最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
2023-06-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