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八年级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2 道试题
1 . 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与其相同的是(  )
A.冰雪消融B.清晨露珠
C.霜打枝头D.滴水成冰
今日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2 . 夏季,我们漫步在南河岸边蜿蜒曲折的游览小路上。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海河太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河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D.岸边柳树的影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 . 2024年初,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火遍全网,“南方小土豆”们挤爆哈尔滨。如图所示,冰雪大世界内精美的冰雕雪景。以下在冰雪大世界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中,是吸热过程的是(  )

A.人们蹦迪时,从口中呼出大量“白气”
B.人们游玩时,天空飘落的雪花
C.用舌头去接触冰雕时,舌头会粘在冰上
D.经过一个月后,大雪人变小了
7日内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4 . 如图是日晷图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阳光通过中间立柱在晷盘上的阴影的位置和影子的长度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及所处的节气,所以汉语里用“光阴”来表示时间,如光阴似箭、一寸光阴一寸金等说法。用“光阴”一词表示时间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A.光速很大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5 . 如图,唢呐是中国传统管乐器,在2024年央视春晚沈阳分会场的表演中,唢呐与钢琴的破壁合作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沈阳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唢呐时主要是空气柱振动发声
B.悠扬的钢琴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唢呐和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D.激情四射的演奏声一定不是噪声
7日内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6 . 在我国古代,钟被视为金属乐器之首,在《天工开物》中有记载“其声一宣,大者闻十里,小者亦及里之余。”这段记载中的“大”、   “小”是指声音的哪一个特性(  )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7日内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7 . 如图所示,北方冬季贮菜,为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水(  )

A.凝固放热B.比热容小吸收的热量多
C.汽化吸热D.比热容大放出的热量多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四
8 . 如图,炎热的夏天从冰箱冷藏室中拿出的罐装饮料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附着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可乐罐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可乐罐身的冰霜熔化形成的
7日内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十四市民间大联考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9 . 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7日内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第二次中考模拟物理试卷
10 . 在丹东宽甸的白鹭自然保护区里,夕阳下的白鹭在浅滩中嬉戏、觅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能看到白鹭说明白鹭是光源
B.白鹭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C.白鹭看到水里的“鱼”在鱼实际位置的下方
D.浅滩底部白鹭的“黑影”是光折射形成的像
7日内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