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都是由于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飘渺的雾”属于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属于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属于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属于液化现象
2 .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期间,滑冰比赛时,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常需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补冰”时干冰和水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中(  )
A.水结冰是凝华现象B.干冰发生汽化现象
C.干冰吸收热量,水放出热量D.干冰放出热量,水吸收热量
3 . 2022年2月22日玉溪迎来了难得一见的下雪天,龙马山上更是出现了大面积雾凇现象(如图所示)。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雾凇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
A.湖面结冰B.雾的形成C.霜的形成D.露的形成
2022-04-16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六中教育集团十三中分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4 .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中国高铁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铁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高铁技术具有安全、快速、舒适等诸多优点。
高铁轨道一般都采用双线,来往列车可以各行其道。两条线路之间的距离过小,由于车速快,对向列车错车之时,产生的巨大风压就会压碎车窗,甚至两个列车的车厢会撞在一起。线路间距过大,使得填筑路基宽度加大,占用土地就越多,会造成资源浪费。经过大量的试验及计算,确定高铁两条线路之间的间距采用5米。
中国高铁全部采用无缝轨道。焊机将两根钢轨相邻两端升温至1000℃以上,然后挤压焊接,这不仅消除了列车行驶中因铁轨缝隙产生的“哐当”声,还可以避免脱轨的危险。动车组安装翼型电刷从接触网获取电能,从而获得动力。动车组采用全新铝合金车体,超尖流线型车头、圆桶形车身,优良的空气动力学外形设计有利于高铁的高速运行。高铁车站广泛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新能源,实行节能运行管理,提高了高铁的节能效益。

(1)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文中划线部分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
(2)除划线部分外,从以上材料中找出两条物理知识的应用;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3)2020年12月26日,银西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银川进入了高铁时代。银西高铁全长616公里,D3507次列车于8时35分从银川发车,当天上午12时15分就可到达西安北站,该列车从银川到西安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2022-03-2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宁夏银川一中光华校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
5 . 2017年4月20日,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高速火箭要承受的气动摩擦产生的高温,同时又要把较重的物体运送到太空,像火箭等高速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   
A.密度大熔点高B.密度小熔点高C.密度大熔点低D.密度小熔点低
7 . 将光滑细嫩的豆腐放入冰箱冰冻,豆腐里的水遇冷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体积变大;再将豆腐从冰箱取出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就做成了“冻豆腐”。
8 . 下列自然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涓涓溪流;       
②夏天,清晨草叶上晶莹的露珠;
③深秋的早晨,漫天的白雾;
④冬天,树上玲珑剔透的雪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6年11月30,“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描述中发生液化现象的是(  )
A.甲图中立春时节冰雪消融B.乙图中冬至时节房檐下的冰挂
C.丙图中大雪时节地上的雪D.图中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10 .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2021-06-29更新 | 1874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2年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