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吸热过程
B.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放热过程
C.露珠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过程
D.冰棱消融,是熔化现象,放热过程
2020-06-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2 . 下列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初春,山河冰雪消融——凝固
B.暮春,草丛露珠晶莹——汽化
C.深秋,地上有白霜——凝华
D.盛夏,山谷清晨的薄雾——熔化
2020-06-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中考诊断性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3 .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B.盛夏,空调扇水箱中冰的融化
C.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D.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2020-06-1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区中考调研理综物理试题
4 . 如图为摄影师在冬天拍摄的“钻石尘”奇观。据了解,在极寒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极小的冰晶悬浮在空中,一般肉眼很难直接观察到。待太阳出来以后,这些小冰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像钻石一样,故名“钻石尘”。由于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因此极为罕见。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
B.“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
C.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汽化了
D.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液化了
5 . 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室温为26°C的环境中,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放入适量的盐,用筷子大约搅拌半分钟,然后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发现有白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往易拉罐中的冰块加盐,能降低冰的熔点
B.易拉罐中的盐水会有一部分结冰
C.易拉罐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易拉罐底部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6 . 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外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
C.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缘故
D.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
2020-05-1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中考模拟理综物理试题(网络学情测试)
7 . 小明发现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上粘着“白色小颗粒”,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若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壁就会“出汗”,放在嘴里变成“甜水”,以上四种现象形成没有出现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汽化
C.熔化D.凝华
8 . 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  )
A.仙人台山峰上的雪﹣凝华
B.蕲艾叶上的霜﹣﹣凝固
C.长江上的雾一液化
D.蕲竹竹笋上的露珠﹣﹣液化
2019-06-2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九年级一模物理试题
9 .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2019-06-19更新 | 3693次组卷 | 69卷引用: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初中学业水平调研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10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吸热汽化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放热凝华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吸热凝固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泪是放热熔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