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67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车上木人敲一下鼓,走十里,敲一下锣,人们根据声音的______不同,辨别是鼓声还是锣声,从而确定行驶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能传递______。夜晚当人们觉得鼓声和锣声吵时会关窗,这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3 . 下列有关演奏吉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4 . 如图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聂耳使用的小提琴,这把小提琴伴随并见证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短暂而辉煌的音乐人生。下列关于小提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提琴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
B.根据音色,我们能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弓与琴弦间没有摩擦力
D.拉小提琴时,用手指按住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5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
B.发声体的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
C.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
D.高架道路两旁安置透明板墙能减弱噪声
2023-03-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武汉青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6 . 《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策划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说话声的响度没有改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通过音调判断是鸟叫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2024-01-0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兴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7 . 如图是诗人白居易作《琵琶行》的情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诗中“裂帛”、“秋月”对应的物理知识分别是(  )
A.声音的音色,光的反射B.声音的音调,光的反射
C.声音的响度,光的折射D.声音的音色,光的折射
8 . 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从此开启了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运载火箭的平台上大量“白气”是先液化后汽化的现象
C.给问天舱实验柜里培养的植物提供光照的灯具是人造光源
D.奇妙的实验引来学生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2023-05-1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中考物理模拟试题(一)
9 . 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在公共场合要做到“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
A.响度小B.音色美C.音调低D.声速慢
10 . 使用耳机时,长时间音量过大会使耳膜受损,这里“音量过大”是指声音的______大(选填“音调”或“响度”);“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2023-07-31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