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B岩层中有三叶虫(距今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距今2.3亿年一6 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A.都为东北一西南走向B.都为西北一东南走向
C.东北一西南走向     西北一东南走向D.西北一东南走向     东北一西南走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
C.该处地质作用只受内力作用D.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
2022-01-08更新 | 109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2018年10月9日,位于北京延庆区的海坨山(主峰海拔约为2241米,素有“中国的富士山”之称)开始出现降雪天气,“海坨戴雪”的美景提前上演。“海坨戴雪”景象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海坨山山体岩石多为花岗岩,山中多峡谷,山沟、山脚下到处都有河流、泉水。读海坨山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8年10月“海坨戴雪”景象提前出现的原因是(     
A.冷空气到来较早B.山顶水汽蒸发量增大
C.降水量较往年偏少D.山顶海拔高,气温较低
2.海坨山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地之一的有利条件最可能是(     
A.垂直自然带谱较完整,风光秀丽B.山顶的积雪夏季才会融化
C.灌木带面积较大,便于规划路线D.坡度适当且积雪厚度较大
3.海坨山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岩浆喷出、断裂抬升、风化侵蚀B.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侵入、断裂抬升、流水侵蚀D.变质作用、流水沉积、断裂抬升
2023-01-29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8年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C.④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B.Ⅱ——③C.Ⅲ——⑤D.Ⅰ——⑥
3.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煤层的地质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
2022-04-20更新 | 3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4 . 读某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质过程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断层、恐龙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三叶虫残骸沉积、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B.甲处岩浆侵入、三叶虫残骸沉积、恐龙残骸沉积、断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C.三叶虫残骸沉积、断层、恐龙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D.三叶虫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恐龙残骸沉积、断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2.关于图中岩石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一定为花岗岩B.乙处岩石是由丁处岩石转化而来的
C.丙处岩石由沉积作用形成D.乙处岩石形成于丙处岩石之后

5 . 四川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且规模巨大。下左图为“四川西南某地地质剖面图”,下右图为“地売物质循环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处岩石类型对应于上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影响当地地表起伏的主要因素是(     
A.风蚀与水蚀B.断层与岩性C.向斜与背斜D.地堑与地垒
3.该地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最可能是(     
A.外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売运动→外力作用
B.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
C.外力作用→地売运动→外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地売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
2022-02-24更新 | 72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测试地理试题

6 . 北京房山坡峰岭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华北最壮观的山地红叶景观,近年来成为观赏红叶的网红打卡地。2020年11月1日下午,北京某学校张老师来到此地游玩,并拍摄了景观照片(图1),图2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1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为17时左右B.站在东北方向拍摄
C.此日正值立冬时节D.太阳将向偏南移动
2.图2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300米B.320米C.340米D.360米
3.当地的自然带类型可能为(     
A.亚寒带针叶林带B.亚热带阔叶林带
C.亚热带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张老师还在坡峰岭发现了叠层石白云岩(下左图),叠层石是蓝细菌在海水潮间带周期性生长形成的沉积构造。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叠层石白云岩属于右图中的岩石(     
A.甲B.乙C.丙D.丁
2022-02-13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7 .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称为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逐渐又名。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花岗岩石散布其上,鼓浪屿形状不规则,面积约1.88平方公里,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卫星岛之一。左图是厦门鼓浪屿“鼓浪石”景观,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丁为沉积物,其它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鼓浪石的岩石形成于右图中的(     
A.乙→丁B.丙→乙C.甲→戊D.戊→丙
2.推测鼓浪石的形成过程是(     
A.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剥蚀B.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上升
C.岩浆喷出—地壳下降—风化堆积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海浪侵蚀
21-22高二上·北京西城·期中

8 . 左图为四处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左图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①—冰川侵蚀B.②—海浪沉积
C.③—风力侵蚀D.④—流水侵蚀
2.右图中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a、c、dB.b、c、dC.c、d、eD.a、b、e
3.左图中四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右图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甲→a→乙→bB.②:d→丁→b→c
C.③:丙→c→d→丁D.④:戊→b→c→d

9 .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下图为某玄武岩地貌景观。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玄武岩的矿物直接来自(     
A.岩石圈B.地壳上部C.上地幔D.地壳下部
2.塑造图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B.岩浆的喷出和冷凝
C.风化和流水侵蚀D.沉积和固结成岩
3.根据侵蚀程度的差异,图中不同地貌单元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尖顶山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台地的玄武岩
B.台地的玄武岩,尖顶山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
C.尖顶山的玄武岩,台地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
D.台地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尖顶山的玄武岩

10 . 下图为“岩石成因与转化示意图”,图中①、③、②④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岩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岩石、岩浆的地质作用a、b、c分别为(     
A.沉积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B.侵蚀作用、地壳下沉、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外力作用D.重熔再生、变质作用、沉积作用
2.关于图中景观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地壳运动形成向斜B.②——流水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
C.③——人工雕刻形成工艺品D.④——风化作用形成球状景观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