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图1为火山喷发示意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3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材料2:2017年11月以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持续喷发,当地机场被迫临时关闭,印尼政府也对附近居民进行了疏散。



(1)火山喷发是地球____(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阿贡火山喷发到地表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三大圈层中上地幔顶部的____层。阿贡火山喷发到地表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具有____特征。火山喷发虽然给当地居民带来不利影响,但在印度尼西亚,许多村庄仍然分布在火山山麓周围,主要是因为火山喷发带来的____沉降到地表后,可形成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当地农业生产。
(2)图2中,甲代表____岩,乙代表____岩,丙代表________岩,②代表____作用,③代表____作用,阿贡火山喷发后在附近新形成的岩石可能属于____(选填甲”、“乙”或“丙”)。
(3)图3中N处岩石类型对应于图2中的____。(甲、乙、丙、丁)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________,就地表形态而言甲和丙处是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
(4)图3丁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如果修建隧道,应该选在图3中____(甲、乙)处,请写出你的2个理由____,____
2023-01-3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第四高级中学(博白县中学书香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新西兰东南部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据研究,圆石的形成原因与珍珠类似,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能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摩拉基海滩上圆形巨石的形成过程是(     
A.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地壳抬升→上覆物质被侵蚀
B.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潮汐作用→上覆物质被侵蚀
C.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地壳抬升→海泥沉积
D.岩浆侵入冷却凝结→地壳抬升→上覆物质被侵蚀
2.导致圆形巨石表面形成龟甲状花纹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海浪侵蚀C.风力作用D.海浪堆积
3.未来,摩拉基海滩圆形巨石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受风化、剥蚀影响,体积变小②矿物质继续结晶,体积变大③海平面上升,巨石被淹没④受风化影响,崩解破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 . “黑白沙漠”位于埃及尼罗河西岸广袤的沙漠中,因表面呈现出独特的黑白色彩而著称(如左图)。其中,“黑沙漠”因沙粒上覆盖着黑色玄武岩砂砾而呈现黑色;“白沙漠”中裸露分布着众多白色“蘑菇石”,是数万年前海洋生物残骸不断堆积而成的一种石灰岩。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尼罗河西岸气候干旱,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沿岸寒流B.东南信风C.副热带高压D.人类农耕活动
2.左图景观照片中的岩石及其主要地质成因,与右图对应正确的是(     
A.“黑沙漠”——甲,岩浆活动B.“黑沙漠”——乙,喷出作用
C.“白沙漠”——丙,流水侵蚀D.“白沙漠”——丁,风化侵蚀

4 . 羚羊峡谷(下左图)地处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中部,位于沙漠里干涸的河道中,组成的岩石为红色砂岩。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属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羚羊峡谷的形成除受流水作用影响外,其主要影响因素还有(     
A.强风B.山洪C.暴雪D.地壳运动

5 . 砾岩楔是地震形成的地质构造,它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砾岩楔(     
A.形成环境以沉积岩为主B.早期裂隙因受挤压作用形成
C.中部砂石粒径下小上大D.可用来预测未来的地震活动
2.砾岩楔的形成过程(     
A.只与地质条件相关B.因变质作用使裂隙变宽加深
C.同时形成断层构造D.受到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
6 . 读某循环示意图,回答

(1)若此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模式,③表示外力作用,则图中表示岩浆的是_________(填文字),它来自地下的_________层;①表示_________作用,④表示_________作用。
(2)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甲为_________(选填“城市”或“乡村”)。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①处适宜布局_________
(3)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乙处为_________(选填“陆地”或“海洋”),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填序号),改变其时空分布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圈,甲乙为地表,则图中①的风向是_________;乙处的气压带是_________
(5)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乙为地表,甲乙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__;甲为亚洲大陆东部,乙为海洋,则图中反映的季节是_________,江苏地区_________灾害严重。
(6)若此图表示某海域洋流模式图,此海域位于_________(南/北)半球,③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_________流,甲海域发生海洋污染,在洋流的作用下,其影响是_________;如果此片海域是大西洋,则②洋流的名称是_________
2021-03-1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雨花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测试卷地理试题

7 . 左图为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的孤峰残丘油菜花,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三类岩石和岩浆,箭头代表地质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孤峰残丘”形成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冰川侵蚀B.外力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C.外力沉积、流水侵蚀、风力侵蚀D.地壳下沉、冰川沉积、岩浆侵入
2.对甲、乙、丙、丁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丁可能是大理岩B.丙可能是花岗岩
C.乙可能是玄武岩D.甲可能是石灰岩
3.关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
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C.火山喷发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迁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
2021-02-03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中学、南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8 . 利用示意图是分析问题的常见方法,四点间的物质流动方向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滨海地区白天的热力环流,A、B为地球表面,则A为____(陆地或海洋)盛行____(上升或下沉),气压____(高或低)。
(2)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水循环环节名称是①________。在水循环各环节中,受人类影响程度最大的是____(填文字)。
(3)若该图表示北印度洋海域的季风洋流,则此时北半球季节为____,该海域盛行____风。
(4)若该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A为岩浆,则A'____为,②为____作用
2020-12-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下图为我国柴达木盆地部分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单位:米)图,该烃源岩层顶部是一较完整的平面,底部呈现为不平的曲面。烃源岩层孱度主要受沉积物的多少影响。沉积物多少一般取决于沉积环境的地势高低、沉积过程中的地壳运动等因素。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烃源岩的地质作用是(        )
A.冷却凝固B.固结成岩C.变质作用D.重熔作用
2.推测该烃源岩层甲乙沿线沉积环境及有可能是(        )
A.在沉积过程中快速隆起B.在沉积过程中缓慢下沉
C.甲乙沿线两侧地势较高D.甲乙沿线两侧地势较低
3.调查表明,有效烃源岩颜色为(深)灰色,发育在盐度高、水体较深的环境中,其年代为距今1.75百万年—23.5百万年之间,则当时的沉积环境最可能是(        )
A.内陆湖B.外流湖
C.海滨地区D.深海地区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4月,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

(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说明冰岛处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以及板块的边界类型。

(2)解释冰岛火山喷发现象。
(3)说明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喷出岩)的特点。
(4)冰岛火山喷发的烟尘缓缓向英国、挪威、德国、波兰等国飘移,“吹瘫”了欧洲空中交通,其原因主要是什么?
(5)根据“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说明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地气系统能量转换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地表昼夜温差的影响。

(6)火山喷发破坏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活动。然而,对人类也带来有利的方面。列举两点。
2019-10-31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虹口区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