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鸭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西部,该地区的湖相沉积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近年来,由于季节性洪水及人类活动等原因,鸭湖地区形成了“水上雅丹”景观。下左图为该地地貌景观图,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不同岩石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组成“水上雅丹”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鸭湖“水上雅丹”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湖水增多—水上雅丹
B.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沉积作用—湖水增多—水上雅丹
C.沉积作用—湖水增多—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水上雅丹
D.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湖水增多—沉积作用—水上雅丹
2022-08-04更新 | 1524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A.火山喷发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D.岩浆侵入
2.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A.差异侵蚀B.化学溶蚀C.河流侵蚀D.风力侵蚀
3.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A.花岗岩区B.变质岩区C.沉积岩区D.接触变质岩区
2022-07-05更新 | 9474次组卷 | 32卷引用:专项02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项突破卷)-【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 . 下图为新西兰著名景点——苹果石。该景点位于海岸悬崖旁,由一形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部分而成。对分裂苹果石的形成过程推理正确的是(     
A.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岩体断裂
B.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岩体断裂
C.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岩体断裂
D.地壳抬升→球状风化→剥蚀出露→岩体断裂
2022-04-10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高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红石峡两岸红色岩石兀立,谷底飞瀑幽溪,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峡谷中曾发现寒武纪晚期海生生物化石。下图分别示意红石峡谷横剖面和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红石峡两岸的红色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     
A.甲B.乙C.丙D.丁
2.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地壳间歇性抬升B.红石峡形成时期气候暖干
C.红石峡上部岩层保存完好D.砂砾石层是谷内岩石风化而成
2022-02-23更新 | 620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中除花岗岩外,其余岩石均为沉积岩,粗斜线为断层。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现内力作用的主要有(     
①固结成岩②褶皱③堆积作用④岩浆侵入⑤断层⑥侵蚀作用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③④⑤D.④⑤⑥
2.图中岩层甲、岩层乙、花岗岩及断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岩层乙、岩层甲、花岗岩、断层
B.岩层乙、断层、花岗岩、岩层甲
C.断层、岩层乙、花岗岩、岩层甲
D.岩层乙、岩层甲、断层、花岗岩

6 . 金刚山位于朝鲜南部,由花岗岩组成,主峰海拔1638米,为太白山脉的最高峰。一万二千峰顶各呈奇状,层峦叠嶂,万石如林,奇怪迭出。图1为金刚山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     
A.甲B.乙C.丁D.戊
2.金刚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岩浆侵入——固结成岩
B.岩浆侵入——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固结成岩
D.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7 . 下图是某地理教师向学生展示的岩石图片,图1为翡翠玉石(矿物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图2岩石多气孔,图3岩石含有三叶虫化石,图4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岩浆和不同的岩石类型,其中图3岩石与丙类岩石成因相同,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翡翠玉石”属于图4中的戊类岩石B.图2岩石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是其典型代表
C.图4中丙类岩石有石灰岩、砾岩、大理岩等D.图4中的①②均代表岩浆冷却凝固过程
2.图2中岩石在苏门答腊岛(位于马六甲海峡西侧)分布较广的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相离运动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离运动

8 . 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
2.关于图示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为沉积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D.丁处油气资源丰富
3.下列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鱼类②爬行类③两栖类④鸟类⑤无脊椎动物⑥哺乳动物
A.⑤③①②④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⑤①③②④⑥
2020-10-03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期中测试卷(B卷提升篇)-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同步单元AB卷(新教材人教版)

9 . 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来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A.①、乙B.②、丙C.③、沉积岩D.④、甲
2.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B.地壳的厚度较薄
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D.玄武岩地层广布
3.可燃冰多形成于
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
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
10 . 据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关于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为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其外围分布着沉积岩。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侵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2.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C.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D.根据材料,无法判断
3.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B.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