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2 道试题

1 . 下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分布特点为(     
A.东北多, 西南少B.高原多,平原少
C.东南多, 西北少D.沿海少,内陆多
2.形成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B.民族分布
C.国家政策D.宗教信仰
3.新疆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未有大的改变,因为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受制于
A.地形分布B.水源分布
C.沙漠分布D.铁路分布
2024-04-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地理试卷
2 . 阅读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胡焕庸线(HuLine),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胡焕庸线反映了我国人口分布格局。

材料二   2023年国家人口抽样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达14.2亿,出生率创新低。近年来,我国处于最佳育龄(25-30岁)的女性人口有所减少。并且伴随着教育压力与不完善的相关政策,近来部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一直较低。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左图)和2010-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折线图(右图)。

(1)在图中画出胡焕庸线______。该线与我国____________等地理分界线大致上重合。
(2)据图分析,新世纪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出现2022年这种增长现象的影响因素有______等;缓解这一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3 . 左图示意我国第六、第七两次人口普查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比情况,右图示意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各地区人口比重及变化情况(表示增加, 表示减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为 (     
A.养老服务B.经济因素
C.教育水平D.生态环境
2.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B.计划生育的调整
C.医疗卫生条件的提升D.生态环境的改善
3.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及产生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东北地区面临经济转型,人口迁出B.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迁出
C.东部地区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入明显D.西部地区扶贫攻坚,人口迁入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胡焕庸线”(图中A-B)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时隔80多年,我国的人口总数从4亿多增长到14亿多,然而“胡焕庸线”所划分的人口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

(1)“胡焕庸线”两端点的城市名称A、B分别是________
(2)写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____
(3)近一个世纪以来,虽然我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胡焕庸先生提出的人口地理界线依然是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李克强总理曾围绕“胡焕庸线”提出三个问题: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总理三问”引发学术争鸣。议一议,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地理界线是否会向西北方向移动?为什么?____
2024-04-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5 .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征。
(2)“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分界线。请在答题卡的中国地图上绘出“胡焕庸线”,并写出该线起止省份名称。
(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
2024-04-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下图是根据人口密度分级的我国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显示(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
B.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
C.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km2的地区
D.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
2.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

7 .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数据统计表,并完成下面小题。

省级行政区

总人口(万人)

自然增长率(‰)

城镇化率(%)

6627

-0.86

74.2

2487

-2.42

89.3

2587

0.77

66.2

9872

-1.48

57.1

1.表中四个省级行政区分别为(     
A.浙江、上海、新疆、河南B.上海、浙江、河南、新疆
C.新疆、上海、河南、浙江D.浙江、上海、河南、新疆
2.一个地域的环境承载力应(     
A.与现有的总人口数相当B.与该地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C.低于人口容量D.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8 .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该线东侧人口密度较大,西侧人口密度较小。下图示意我国人口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黑河—腾冲一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A.气候、地形B.水源、经济C.土壤、植被D.气候、土壤
2.甲地为渭河平原,该地人口稠密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捷B.自然条件好,开发时间早
C.昼夜温差小D.开发时间晚,环境保护好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北麓。全流域可分为南部祁连山区,中部河西走廊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四大地貌单元。该流域内人口分布极不平衡,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绿洲、城镇的扩张以及水土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利用,部分地区已经无水可用,失去浇灌水源的土地逐渐沙化,居住于此处的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进行生态移民。下图示意石羊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布。

(1)描述石羊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
(2)简述石羊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布的成因。
(3)指出石羊河流域需要进行生态移民的区域,并说明判断理由。
(4)说出影响石羊河流域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及提高该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
2024-04-23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缅甸是我国经陆路通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而且建设“中缅经济走廊”带动的系列重大合作将引起缅甸人口格局的改变。图1为缅甸部分地理事物图,图2示意缅甸人口密度分布。

(1)描述缅甸人口密度分布特征。
(2)分析缅甸南部与北部人口密度差异的形成原因。
(3)说明“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对缅甸人口分布格局的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