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层与演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下图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四块动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乙丁甲丙D.乙丁丙甲
2.与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A.蕨类植物B.裸子植物C.海生藻类D.被子植物

2 . 1999年10月1日我国发行了第5套人民币,“泰山”“长江三峡——夔门”“桂林山水——黄布倒影”“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等一些风景被印在人民币的背面,成为“国家名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四个风景,与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图和乙图B.乙图和丙图C.丙图和丁图D.甲图和丁图
2.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自古以来享有“五岳独尊”之美誉,泰山的自然风光雄伟壮丽,享有“泰山天下雄”的称号,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抬升B.冰川侵蚀C.流水侵蚀D.岩浆活动
3.丙图中的岩石为古生代时期海洋生物生命活动产生大量的碳酸钙沉淀而成。结合其地理位置,推测岩石的形成环境是(     
A.寒冷的浅海地带B.寒冷的深海地带
C.温暖的浅海地带D.温暖的深海地带

3 . 20239月,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首次发现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是填补角龙类恐龙演化发展“断链”的重要一环。左图为挖掘出的恐龙化石,右图为部分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恐龙最可能生活在(     
A.三叠纪B.侏罗纪C.白垩纪D.古近纪
2.推测该恐龙的生存环境最可能是(     
A.干旱的沙漠B.寒冷的冰原C.广阔的海洋D.茂密的丛林
3.此年代,生物的主要特点是(     
A.裸子植物极度兴盛B.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C.脊椎动物开始出现D.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4 . 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生物多样性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图示意古生代至新生代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表温度从石炭纪到白垩纪(     
A.持续下降B.波动下降C.持续上升D.波动上升
2.图中(     
A.展示了从元古宙到新生代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B.二叠纪比三叠纪生物多样性丰富
C.寒武纪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并且是哺乳类动物繁盛时期
D.推动生物演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炽热岩浆
3.乙时期物种大灭绝最有可能(     
A.与地表升温有关B.与地磁变化有关
C.与植物中毒有关D.与陨石撞击有关
2023-11-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A卷

5 . 读图“主要地质年代生物演化及气候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白垩纪整体的气候特点是(     
A.暖干B.暖湿C.冷湿D.冷干
2.关于地球演化的正确叙述是(     
A.古生代爬行动物种类繁多B.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期
C.新生代气候波动幅度最小D.鱼类出现的时间晚于人类
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D.三叶虫—鱼类—恐龙
4.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及由此推断当时的环境特点可能是(     
A.太古宙—温暖湿润B.古生代—寒冷干燥
C.中生代—森林植被茂密D.晚古生代—火山活动频繁
2023-11-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近日,在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主办的“寻找中国美丽化石”公益盛典上,来自浙江建德市李家镇的二叠纪菊石获评科普观赏类“美丽化石”。下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建德菊石化石的发现,可以(     
①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②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③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④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关于二叠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发生最大的灭绝事件
C.欧亚大陆雏形形成D.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

7 .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此后,地球系统的地貌变迁、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共同构成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历史划分为几个重要的地质年代。下图为某地质年代地球环境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的地质年代为(     
A.太古宙B.元古宙C.古生代D.中生代
2.该地质年代的海陆分布状况是(     
A.陆地面积逐渐大于海洋B.海洋向北极圈附近漂移
C.联合古陆开始逐渐解体D.大西洋洋底的海岭隆起
3.该地质年代末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喜马拉雅山脉形成B.强烈的地震灾害频发
C.恐龙在地球上消失D.陆地基本被冰川覆盖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8 .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500万年。读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复原图和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毛发、食虫、擅攀爬等特点,由此推测其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A.浩瀚的海洋B.茂密的丛林C.干旱的沙漠D.寒冷的冰原
2.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进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     
A.辽宁新生兽B.东北白垩兽C.中华侏罗兽D.亚洲三叠兽
2023-10-14更新 | 83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有了初步了解,以下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

成果1: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平行分布;但在地表附近,各个圈层却相互渗透,存在物质交换。下图为同学们用橡皮泥加手绘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成果2: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

   

(1)上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2)古登堡界面以下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为____态。
(3)下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____,读图可知,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____
2023-10-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板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地理试题
10 . 野外考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盆地地形、独特的演化历史,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据了解,和政县新生代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分布时间很长,历经3000万年的时间,全县共发现化石出露点50多处,分布面积达700多平方千米。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分属新生代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县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距今200万年的真马动物群。这些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依据。”看到这些资料,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们特别兴奋,他们决定暑假前往实地考察。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作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

(1)考察名称:____与地质年代、地理环境的关系。

考察准备:该地区岩层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等。

(2)结合相关资料和考察信息,他们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考察探究。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岩。
②这里埋藏着距今2500万至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体重可达24吨)。
在青藏高原南面的巴基斯坦,也有同一时期的巨犀化石分布,说明当时庞然大物在青藏高原两边自由迁徙,这反映出青藏高原海拔较____(高/低)。生活在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要比巨犀动物群体重小得多,然而同时期青藏高原南面巴基斯坦没有铲齿象,说明当时比巨犀更小的动物不能越过青藏高原,反映出青藏高原经历了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阻碍了动物的迁徙交流。
③铲齿象动物群时代,动物生活在森林中,反映出当时和政县的气候____(温暖湿润/寒冷干燥)。到了距今1200万年的三趾马动物群生活时代,____(森林/草原/荒漠)消失,这说明青藏高原隆起得更高了,不仅阻碍了动物的迁徙,还阻挡了从印度洋吹来的水汽,使得当地气候变得更加____(干燥/湿润)。
④距今250万年的时候,适应寒冷气候的真马动物群出现了,因为和政县地壳继续____(抬升/下降/水平),与当今的海拔基本一致。
(3)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壳经历了明显的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气候经历了________的演变。
2023-10-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