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层与演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62 道试题

1 . 下图为局部地区沉积岩地层剖面示意图。图中①~⑤为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完成下面小题。

1.在①地层发现白垩纪罕期植食性恐龙化石,推测当时自然环境特征(     
A.炎热干燥B.蕨类植物繁盛C.温暖湿润D.火山活动频繁
2.根据该地层剖面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②地层的裸子植被在中生代最为繁盛B.③地层的鱼类在早古生代大量繁衍
C.④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前寒武纪环境D.⑤地层可挖掘出含有鹦鹉螺的化石

2 . 湘西处于我国地貌二、三级阶梯转折线南段,是云贵高原边缘低山与中山结合带。该区域构造运动和流水侵蚀等作用复杂,在高原边缘广泛形成具有多种切割形态的古夷平面,表现为台地与峡谷地貌的紧密交互。图为“湘西洛塔-召市地区地质概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洛塔台地属于(     
A.背斜山B.向斜山C.背斜谷D.向斜谷
2.洛塔台地东西两侧地层宽窄差异较大,主要是(     
A.挤压力不均B.侵蚀力不匀C.升降度不一D.风化度不齐
3.洛塔台地经历多期构造作用,具体表现为(     
A.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流水侵蚀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流水侵蚀→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3 . 20216月,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发现一系列恐龙化石。东兴市高铁站进站大道项目施工现场有工人发现恐龙骨骼化石,科研人员立即对现场的恐龙化石进行搜集、整理,目前在岩石中和层面上清理出恐龙骨骼、脚印化石计500余枚。图为现场一枚恐龙脚印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化石被发现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地幔B.地壳C.软流层D.地核
2.该化石所在岩层形成于(     
A.中生代B.新生代C.前寒武纪D.古生代
2024-03-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柳州等地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4 . 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和海水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指示该地海平面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地质年代B.地表形态C.岩石类型D.岩层走向
2.该地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至少是(     
A.1B.2C.3D.4
3.推测该地在侏罗纪时期地理环境为(     
A.海陆变迁频繁B.气候温暖湿润C.断层广泛发育D.岩浆活动剧烈
2024-03-07更新 | 577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201822日,中加美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在北京宣布,他们在一枚距今约一亿年的琥珀中发现了一只如蜂鸟般大小的、几乎完整的小鸟,但由于疏忽和自然风化,这个标本沿着冠状面剥蚀,因此被戏称为煎饼鸟,白垩纪末期该鸟与恐龙一道完全绝灭。下图为煎饼鸟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和“煎饼鸟”同时期的典型植物是(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2.“煎饼鸟”生存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B.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C.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D.是主要的成煤期
2024-03-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

6 . 物源地的远近是影响风成沉积物粒径特征的重要因素。庙岛群岛横跨渤海海峡,岛上发育了风成黄土地层,其物质来源主要为末次冰期出露的渤海海床物质。研究表明,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受气候变化影响,海平面反复升降,庙岛群岛多次成“岛”或“山”。下图示意庙岛群岛某地地质制面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局部)。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黄土高原相比,庙岛群岛的黄土(     
A.粒径小,磨圆度高B.粒径大,磨圆度高
C.粒径小,磨圆度低D.粒径大,磨圆度低
2.与甲处黄土相比,乙处黄土(     
A.沉积更早,沉积时期气候更寒冷B.沉积更晚,沉积时期气候更寒冷
C.沉积更早,沉积时期气候更温暖D.沉积更晚,沉积时期气候更温暖
3.剖面50—60cm处平均粒径最大,推测该处黄土沉积时期(     
A.渤海水位低,庙岛群岛成“山”B.渤海水位高,庙岛群岛成“山”
C.渤海水位高,庙岛群岛成“岛”D.渤海水位低,庙岛群岛成“岛”

7 . 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2.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总体比较寒冷B.总体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D.温暖干旱明显

8 .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编年,编制出地质年代表(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质年代表
距今时间(百万年)主要生物进化事件
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1.75哺乳动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新近纪23.5
古近纪65
中生代白垩纪135恐龙时代
侏罗纪203
三叠纪250
古生代二叠纪295蕨类植物时代
石炭纪355
泥盆纪410
志留纪435
奥陶纪500无脊椎动物时代
寒武纪540
元古宙2500细菌时代
太古宙4600生命形成时期
1.上表①②③④对应主要生物进化事件正确的是(     
A.①藻类时代B.②爬行动物时代
C.③鱼类时代D.④裸子植物时代
2.下面对古生代生物进化描述正确的是(     
A.早古生代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
B.早古生代早期,陆地上出现两栖类动物
C.晚古生代晚期,海水里出现三叶虫、笔石等动物
D.晚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2024-02-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地理试题

9 . 20197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矿工在当地矿区发现了完整的海王龙化石(见图),这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它与恐龙易于同一时代,曾经是海洋里的一代“霸主”。完成下面小题。

1.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D.元古代
2.关于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60%成于该地质年代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D.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2024-02-28更新 | 69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10 . 研究发现蒙古—鄂霍茨克一带的区域曾经是古太平洋的一部分,由于构造运动,使其自西向东逐渐闭合。下图为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位置及AB一线的地质剖面图。其中缝合带区域的增生杂岩形成于寒武纪时期,蛇绿岩形成于古生代石炭纪,弧岩浆岩是洋壳往陆壳下俯冲时岩浆上涌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B一线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
2.该地区最晚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水平挤压B.岩浆侵入C.沉积作用D.侵蚀作用
3.蒙古—鄂霍茨克洋西段闭合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古生代寒武纪之前B.古生代石炭纪之前C.古生代二叠纪之后D.中生代白垩纪之后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