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层与演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5 道试题

1 . 2023年4月甘肃天水市融媒体中心组织300余名校园小记者走进甘肃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上大学、学地质、寻恐龙”主题研学活动,小记者们以此认识远古生物、了解生物进化、探究地质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通过学习,小记者们知道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中最可能存在(     
A.三叶虫化石B.蕨类植物化石C.裸子植物化石D.哺乳巨犀化石
2.下列关于地层及其化石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密切相关②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③任何地层中都含有生物化石④研究化石可以确定地球年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化石是指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在某种程度上,化石的类型和数量对化石形成时期的地质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下图为福建某山区地层结构图。

(1)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可能存在的地层为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两栖类动物最早可能存在的地层为____
(2)说出爬行动物盛行时期所在的地层,并阐述该地层形成时期的古地理环境特征。
(3)简述古生物演化的特点。
2024-03-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3 . 下图为某处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关于生物演化过程,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A.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海洋有脊椎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有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海洋有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
D.海洋有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一海洋无脊椎动物
2024-03-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地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通常地层(     
A.下新上老B.下老上新C.同时形成D.陆地缺少

5 . 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物种数量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恐龙灭绝的时期发生在(     
A.①B.②C.③D.④
2.甲地质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     
A.三叶虫等动物非常繁盛B.发生了生物大灭绝事件
C.被子植物开始大量出现D.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2024-03-02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家们认为在台湾省与福建省之间存在着一道如隐形桥梁般的浅滩,经由澎湖列岛北侧通往台湾岛中南部,称之为东山陆桥。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的更新世冰期东山陆桥曾多次露出海面。

台湾岛中央山脉分布着上万种特有物种。研究发现:中央山脉很多高山特有植物的亲缘种类生长在西南横断山区;更新世冰期横断山区高山植物向低海拔的东部扩张至云贵高原与华南地区;因间冰期扩张至华南地区的高山植物无法继续生存,形成现在台湾中央山脉与横断山区高山特有植物间断分布的格局。

(1)分析台湾岛中央山脉植物种类多样且独特的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更新世冰期时东山陆桥出露海面的原因。
(3)说明更新世冰期原生于横断山区的高山植物向华南地区扩张的原因。
(4)推测原生于横断山区的高山特有植物迁移至台湾中央山脉的过程。
2024-03-02更新 | 37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地理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广西乐业地区发育有巨厚的碳酸盐岩层,经地质学家研究确定该岩层形成于泥盆纪至三叠纪早期。在百朗地下河的作用下,该地区形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塌陷天坑。图1为乐业天坑实景图,图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

(1)图中乐业天坑属于____地貌,是峰丛在地下河作用下,溶蚀、塌陷而成。天坑群的形成又会使峰丛更快地演化成____、孤峰,以至残丘。
(2)为确定岩层的地质年代,地质学家对乐业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的____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该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主要为____代,部分为中生代。这个时期,全球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各块大陆汇聚成联合古陆,陆地面积显著____,地球生物快速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剧烈变迁。
(3)泥盆纪又称为“鱼类时代”,到石炭纪初期,随着海洋面积的缩小,一些鱼类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____类动物。石炭纪____类植物极为繁盛,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早期,气候变得干旱,部分动物进一步向陆地发展,慢慢进化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____类动物。二叠纪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____,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直至三叠纪早期,地球生物又进入漫长的恢复期。
2024-03-0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西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

8 . 物源地的远近是影响风成沉积物粒径特征的重要因素。庙岛群岛横跨渤海海峡,岛上发育了风成黄土地层,其物质来源主要为末次冰期出露的渤海海床物质。研究表明,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受气候变化影响,海平面反复升降,庙岛群岛多次成“岛”或“山”。下图示意庙岛群岛某地地质制面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局部)。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黄土高原相比,庙岛群岛的黄土(     
A.粒径小,磨圆度高B.粒径大,磨圆度高
C.粒径小,磨圆度低D.粒径大,磨圆度低
2.与甲处黄土相比,乙处黄土(     
A.沉积更早,沉积时期气候更寒冷B.沉积更晚,沉积时期气候更寒冷
C.沉积更早,沉积时期气候更温暖D.沉积更晚,沉积时期气候更温暖
3.剖面50—60cm处平均粒径最大,推测该处黄土沉积时期(     
A.渤海水位低,庙岛群岛成“山”B.渤海水位高,庙岛群岛成“山”
C.渤海水位高,庙岛群岛成“岛”D.渤海水位低,庙岛群岛成“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高加索地区由大高加索山脉、科尔基斯和库拉河低地,小高加索山脉以及亚美尼亚高原组成。下图为高加索地区略图。

材料二:阿塞拜疆共和国位于高加索地区东部。阿塞拜疆的石榴甘甜多汁,广泛种植于小高加索山脉地区,其性喜温暖、耐旱耐寒、忌水渍涝害。阿塞拜疆拥有8000年的酿酒文化,当地人通过复杂工艺将石榴酿成石榴酒。在一带一路政策下,阿塞拜疆石榴酒进入了我国市场。

(1)大高加索山脉呈____走向,构造上属于____代(填地质年代)阿尔卑斯褶皱带,该山脉隆起时期,被子植物和____动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
(2)从地形角度,分析小高加索山脉地区广泛种植石榴的原因。
(3)从第一、二、三产业角度,说出“一带一路”政策对阿塞拜疆石榴酒产业的积极影响。
2024-03-01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地理试卷

10 . 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2.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总体比较寒冷B.总体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D.温暖干旱明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