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层与演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5 道试题
2024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奥陶纪板块漂移,特殊的海陆分布使得地球进入了一个持续2000万年的冰河时代。冈瓦纳古陆腹地被冰盖占据,在东半球范围更广,该地常年盛行由冰盖吹向瑞克洋的大风,冈瓦纳古陆中的非洲板块地势较高。晚奥陶纪时期发生了约85%的物种灭绝事件。

材料二   下面是图1、图2。

(1)晚奥陶纪时,地球南极为陆地,位于南美板块和________板块分界线上,劳伦大陆东海岸附近位于板块的________(单选:A.生长边界B.消亡边界)上。
(2)下列关于图2中冈瓦纳冰盖在东半球分布范围更广的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双选)
A.冈瓦纳古陆位于东半球的非洲板块地势较高,温度更低
B.晚奥陶纪火山喷发活跃,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温度低
C.地球处于冰河时代,冰盖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更容易扩展
D.晚奥陶纪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突然减少,温度低

(3)下图符合冈瓦纳古陆常年盛行由冈瓦纳冰盖吹向瑞克洋大风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图。

(4)下图为某地正常地层剖面示意图,晚奥陶纪出现的化石最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化石。从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角度,分析晚奥陶纪约发生物种大灭绝的原因_______

(5)根据图2中原特提斯洋的洋中脊分布,说明晚奥陶纪之后冈瓦纳古陆的漂移方向。
2024-04-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仿真模拟卷03-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5月等级性考试

2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下图示意某种地理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若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部分以及曲线③代表的界面分别是 (     
A.地核   古登堡面B.地壳 古登堡面
C.地壳 莫霍面D.地核   莫霍面
2.若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大气垂直分层,B层(高度范围约为12-5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A.降低B.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D.先升高后降低
3.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恐龙化石,那么该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中生代B.古生代C.新生代D.前寒武纪
2024-04-17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古生代早期塔里木陆块和柴达木陆块纬度差别约15°以上,导致两个陆块古生物差异明显,反映了不同的构造活动轨迹和沉积环境特征。三叶虫在古生代温暖的浅海环境中,以藻类植物、原生动物等为食。古生代早期柴达木陆块地区三叶虫为华北型,而塔里木陆块地区的为华南型,两个陆块地区均出现大量的滨浅海砂泥质沉积物。读阿尔金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古生代早期塔里木陆块和柴达木陆块的三叶虫类型不同,说明(     
A.为了适应不同的陆地生活环境,形态演变多种多样
B.太古宙两个陆块的古环境有明显的浅海和深海之分
C.元古宙三叶虫大多生活在浅海底或游移于淤泥之上
D.三叶虫以藻类植物为食,适应不同的温暖浅海区域
2.古地磁资料显示,古生代早期塔里木陆块明显南移,而柴达木陆块有一个先南下后北上的过程,移动所产生的宏观地质地貌是(     
A.这种不对称俯冲导致陆块内多火山B.阿尔金洋逐渐向两侧陆块俯冲消亡
C.花岗质岩浆岩从阿尔金洋底部喷出D.阿尔金洋大洋中脊地壳向两侧扩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层是丹霞景观发育的物质基础。丹置地貌指的是由陆相红层形成,以陡崖为特征的地貌。其形成与地质、气候等诸多因素有关。

四川盆地紧邻青藏高原,在晚白垩纪之后一直处于差异隆升—沉降阶段。新生代以来,盆地发生大规模侵蚀,岩石剥蚀加强。盆地丹霞地貌成景地层既有白垩纪地层,也有侏罗纪地层。下图示意丹霞地貌不同时期的地质作用及类型。

(1)分析四川盆地丹霞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
(2)说明四川盆地成景地层在丹霞地貌景观中的分布特点。
(3)比较四川盆地幼年期、壮年期丹霞地貌类型差异,并说明原因。
2024-04-15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城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城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

材料二:图1、图2

(1)据地质学家推测,日本群岛大约是在____(单选: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时期的环太平洋造山运动中形成的。
(2)海洋专家发现A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虽然比B海区高,但低层海水温度却偏低,可能的原因是B海区____
(3)利曼寒流规模冬季比夏季弱,对于其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有____(多项选择)
A.夏季盛行偏南风,阻挡表层海水南流B.夏季海水温度高,海水密度低
C.冬季盛行偏北风,加大表层海水南流D.冬季海水温度低,海水密度高

(4)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
(5)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6)日本于2023年8月24日首次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导致日本直接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主要原因是____(单选:A.直接排放,费用低B.核污水是干净的),导致核污水跨境转移到世界四大洋的主要动力因素是____(单选:A.海水运动B.大气运动C.岩石圈运动)。
2024-04-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仿真模拟卷01-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5月等级性考试

6 . 方位角是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至目标方向线间的水平夹角。下图示意岷江某平直河段古滑坡地质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假如某地质勘探队在该河段沿岸打钻孔获得的钻芯物确定来自古岷江河底,其有力证据是发现钻心物(     
A.上为千枚岩,下为砂质灰岩B.上为千枚岩,下为板岩
C.上为变质砂岩,下为板岩D.上为钙质千枚岩,下为变质砂岩
2.推测图示岷江河段的流向可能是(     
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北流向西南C.由西南流向东北D.由东南流向西北
2024-04-1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7 . 2023年4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今年这个日子的主题是“众生的地球”。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2年6月,浙江长兴煤山“金钉子”地质剖面成功入选全球第一批世界地质遗产(100个)地名录,是我国境内唯一成功入选项目。人们在长兴煤山发现了划分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标准化石——“牙形石”化石,因此,长兴这颗“金钉子”既是二叠纪与三叠纪界线的标志,又是中生代与古生代之间的标志。

材料二:大西洋与地中海曾有广阔的水道相连。在距今800万年前,板块运动在大西洋与地中海相连处形成山脉,使地中海一度封闭成为一个巨大的湖泊。经数十万年后,由于地壳下陷形成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海水流入,地中海再次成为海洋。目前,海水表层盐度从地中海东部沿纬线向大西洋中部逐渐降低,从而使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表层和深层的海水产生循环运动。

(1)宇宙的各类天体中最基本的是____和星云,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星云不停旋转,中心聚集收缩,成为原始太阳。周围气体尘埃聚集成太阳系中的行星。太阳系除了太阳和行星外,还有________和众多小天体等共同构成了太阳系。
(2)地球上的大气不断演化,现代大气成分是漫长演化的结果,近地面的大气是由________以及微小颗粒组成的混合物。
(3)大气中臭氧层的形成年代是(     
A.太古代B.元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

(4)地球上的地貌和生物也不断演化,图一中①②所在山体的地质地貌现象是____(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
(5)图一中最可能形成于古生代的地层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地球上的环境也不断演化,根据材料一,推测浙江长兴煤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7)地中海也在不断的演变,分析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海水循环运动对地中海盐度的影响。并推测地中海未来的演变趋势。
2024-04-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等级考模拟练习地理试题(1)

8 . 若尔盖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曾经为古湖泊,后被黄河切开导致湖水外泄疏干而成盆地。下图为该盆地内某地的地层沉积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粗细颗粒交替的沉积层是(     
A.Q3B.Q4C.Q5D.Q6
2.图示古湖盆对应的地质时期,气候(     
A.逐渐变干B.先变湿再变干C.逐渐变湿D.先变干再变湿
2024-04-1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地层剖面特征可以推测所在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某科研小组在黄河源区某河段沿岸进行地层剖面考察,研究发现:支沟山洪沉积层由该支沟爆发的山洪沉积而成;古洪水沉积层主要由黄河干流泥沙沉积而成,该层为水平层理,分选性好,内部呈现粗细相间的沉积特征),随着气候变化又先后形成风成黄土层和现代草甸土层。下图示意该考察点位置及剖面地层序列。

(1)描述支沟山洪沉积层沉积物的特征。
(2)推测古洪水沉积层形成期间发生特大洪水事件的次数,并说明理由。
(3)说明风成黄土层形成至现代草甸土层形成期间,该区域气候干湿冷暖的变化。
2024-04-12更新 | 79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卷

10 . 某沿海地区因工程建设需要,对土地进行开挖平整,形成了一个人工水平面,且出现清晰的地层露头(如下图)。经专业人员考证得知,图示地层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呈上升趋势。受水平挤压影响,先后发生了褶皱和断层,断层的东北一侧相对上升。开挖前地表主要被甲地层覆盖。完成下面小题。

1.开挖前图示区域属于(     
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
2.与丁相比,甲地层(     
①形成较早 ②形成较晚 ③组成物粒径较大 ④组成物粒径较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4-12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地理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