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水的性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2023年11月1日上午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本次考察最突出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下图为上海至罗斯海新站模拟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至罗斯海新站沿线海域表层水温变化(     
A.一直升高B.一直降低C.先降后升D.先升后降
2.若仅考虑海水的盐度,该船途经下列地区吃水最浅的是(     
A.上海沿海B.澳大利亚东北海域
C.新西兰沿海D.罗斯海新站沿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的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2.海水的温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C.季节D.深度

3 . 每年7~8月,在气象条件、海水运动和海底地形等因素影响下,鄂霍次克海及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大范围海雾盛行,其中部分区域发生海雾概率高达60%以上。下图示意相关海域7~8月表层海水平均温度与发生海雾概率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鄂霍次克海及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发生大范围海雾的有利气象条件为(       
A.偏南风,风速较低B.偏北风,风速较低
C.偏南风,风速较高D.偏北风,风速较高
2.图中甲处表层海水温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A.寒流流经该海区B.夏季大气降水偏多
C.夜间海面辐射强D.下层海水上升混合
3.与图中鄂霍次克海中部相比,在发生海雾概率超过60%的海域通常还会观测到(       
A.表层盐度较低B.浮游生物较多
C.表层密度较低D.海平面气压较低
2024-01-24更新 | 1122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图6),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研究表明,M海域多数岛屿类型为大陆岛(是指地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沉或海平面上升致其与大陆相隔成岛)。

(1)比较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2)分析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3)请为“M海域多数岛屿类型为大陆岛”提供地理依据。
2024-01-08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西名校高三新高考仿真卷(一)地理试题

5 .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①降水少②辐射强③海气温差大④风力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海水中两种性质不同的水体在相互接触时,密度越相近越容易相互扩散。如果水体密度相差较大,就会在接触面形成一个狭窄的过渡带,称其为“海洋锋”。北欧海是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最主要的海洋通道,大西洋水和极地水在北欧海中部相遇,形成北欧海海洋锋(下图),其强弱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两支水流相遇后下沉,形成深层水向南输送,并逐渐进入全球深层洋流系统。完成下面小题。

1.北欧海海洋锋最显著的月份是(     
A.6月B.7月C.9月D.12月
2.图示区域的水温由表层向深层的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A.AB.BC.CD.D

7 .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盐度低,冬季大范围封冻,西北部海区常形成强风,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注入亚速海的河流主要有顿河和库班河,近几十年来入海水量逐渐减少。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桥面较为低矮的临时性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图为亚速海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刻赤海峡的海水流动情况为(     
①表层海水自南向北流   ②表层海水自北向南流   ③底层海水自南向北流   ④底层海水自北向南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造成二战期间修建的刻赤海峡大桥被自然损坏的原因最可能为(     
A.海浪侵蚀B.海水腐蚀C.浮冰撞击D.海啸冲毁
3.近半个世纪来,人们发现亚速海盐度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①受西风影响,冬季降水多       ②海峡淤积,与黑海连通差
③气候变暖,蒸发变强       ④人口增长,用水量剧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8 . 黄海水团包括沿岸水团(黄海沿岸约20~30米等深线以内,入海淡水与海水混合而成)、中央水团和南黄海高盐水团(黄海东南部,伸入黄海的暖流高盐水与黄海中央水团混合而成)。其中,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地区域,是由进入大陆架浅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合后在当地水文气象条件影响下形成的混合水团。冬半年,水团呈垂直均匀状态;夏半年,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中间出现明显的温跃层,下层称为“黄海冷水团"。下图示意黄海某月海水温度垂直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月份黄海中央水团的特征是(     
A.上层温度较高,盐度较高B.下层温度较高,盐度较低
C.上层温度较低,盐度较低D.下层温度较低,盐度较高
2.如果将黄海冷水团的生消过程分为形成期、发展期、强盛期和消衰期,则其发展期为(     
A.4—6月B.7—8月C.9—11月D.12月—次年3月
3.关于黄海沿岸水团,推断正确的是(     
①盐度较低,透明度较高②温度、盐度季节变化大
③水平范围夏季小于冬季④垂直厚度夏季小于冬季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3-09-22更新 | 71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14-16题及变式题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沿岸水是河水与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体。受盛行风、海岸线形态、入海径流和海水运动等因素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的盐度、运动范围等季节变化较明显。图为渤海局部海域1月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海域低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域结冰少B.径流汇入多
C.沿岸水蒸发少D.沿岸水积聚多
2.1月渤海与黄海海水交换的模式是(     
A.南进北出B.北进南出
C.中间进南北出D.南北进中间出
3.与1月相比,推测7月(     
A.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变小
B.渤海南部沿岸水范围向东扩大
C.渤海与黄海之间海水交换加强
D.渤海南部沿岸水盐度明显降低
2023-09-20更新 | 6915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卷

10 . 2007年8月—2008年6月发生拉尼娜事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比同期升高。在此冬半年期间,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却比正常年份同期明显下降。科研人员选取2006年7月和2008年7月(休渔期间)北部湾鱼类生物量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绘制北部湾优势鱼类生物量的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研人员开展鱼类生物量调查,选择7月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B.正值鱼类产卵期
C.海水温度高D.人为捕捞干扰少
2.2007年8月-2008年6月,北部湾东北部的优势鱼类生物量大增,主要原因可能是(     
A.西南季风减弱B.东北季风增强
C.海水水温升高D.鱼类产卵期提前
3.此次拉尼娜事件发生期间,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     
A.东西部水温的差异减小B.中东部气流上升,降水增多
C.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D.秘鲁寒流减弱,渔场减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