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泥石流、滑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4 道试题

1 . 下图为“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发布的2019年第19号台风“海贝思”移动路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GIS)B.全球定位系统(GPS)
C.遥感技术(RS)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2.受台风“海贝思”影响,日本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A.洪涝、海啸B.海啸、地震
C.洪涝、泥石流D.地震、泥石流

2 . 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我国夏季气候舒适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气候舒适区域形成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气温适宜B.降水充沛C.地形平坦D.植被茂盛
2.在气候较不舒适区域冬季多发的气象灾害是(     
A.地震B.泥石流C.寒潮D.洪涝

3 . 下图示意某山区公路及边坡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边坡工程主要用于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B.地震C.山洪D.滑坡
2.图中工程大量使用类似蜂巢结构的水泥网格,其主要作用是(     
A.增加工程美观B.利于植被生长,加固坡体土壤
C.节约工程用料D.防止水流下渗,减轻坡体重量

4 . 9月12日20时至13日8时,云南洱源县境内突降大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灾情发生后,当地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泥石流发生的直接诱因是(     
A.地表植被稀少B.位于山区,地势陡峭
C.短时间的暴雨D.地质复杂,地面破碎
2.在救灾过程中,快速精准确定失联人员位置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B.GISC.RSD.VR
3.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降低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     
A.水库建设B.陡坡开辟梯田C.山区采石D.封山育林

5 .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六大地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2.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一般(     
①河网密布       ②植被稀少       ③山体较陡       ④降水集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下列可以降低滑坡灾害发生频率的措施是(     
A.修建大型水库B.山区开矿采石C.保护坡地植被D.陡坡修建梯田
2024-01-2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为长江上游某区域多年月平均降雨量与地质灾害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内地质灾害主要是(     
A.地震B.山洪C.火山喷发D.滑坡、泥石流
2.可有效减少该类灾害发生的主要途径是(     
A.拍摄卫星遥感影像B.建护坡固坡工程
C.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D.加强监测和预报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7 . 山区公路建设时,常不可避免的需穿越古滑坡。四川某高速公路横穿古滑坡诱发局部复活滑坡,工程技术人员采用了“削坡清方”(降低坡角清除部分土石)的措施进行有效治理(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上图推断图中古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A.由北向南B.由南向北
C.由东向西D.由西向东
2.“削坡清方”治理滑坡的原理是(     
A.支挡不稳定岩土体B.加快地表水的排泄
C.便于坡面绿化防护D.减小岩土体滑动力
2024-01-2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风蚀、水蚀过程使得大量风沙土堆积物充填于沙漠沟道中,在暴雨、洪水作用下裹挟起动,形成沙漠沟谷泥流。黄河宁蒙河段沿岸多沙漠沟谷,其泥流威胁了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典型的泥石流相比,沙漠沟谷泥流(     
A.分布地相同B.发生频率高
C.平均颗粒小D.分布范围广
2.黄河宁蒙河段沿岸沙漠沟谷泥流堆积物被侵蚀主要发生在(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024-01-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9 . 图为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多暴雨 ②全年高温 ③地势起伏小 ④地表岩石破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该地除此类地质灾害外,最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风暴潮B.海啸C.洪灾D.地面沉降
3.为防御此类地质灾害,该地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到下图我国甲乙丙三地研学旅行,并对甲乙两地的土壤进行了采样研究。

材料二:我国东北平原是黑土的集中分布区,素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誉。据监测,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出现有机质含量下降、黑土表层土壤流失等问题。专家指出采取垄沟秸秆覆盖的农耕方式可有效减轻土地的退化。



(1)通过实验发现甲地区红壤中含赤铁矿较多,土壤中的赤铁矿主要来自于(     
A.生物B.气候C.母质D.化肥

(2)甲地区红壤肥力低,土壤偏____(酸/碱)性,疏松程度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合种植____等经济作物。
(3)丙地区除地震外,还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____,并分析其多发的原因____
(4)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分析东北平原黑土广布的原因。
(5)简述“垄沟秸秆覆盖”如何减轻黑土土地退化。
2024-01-1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等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