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617 道试题

1 . 20221031日,鲁中某普通高中地理研学组利用手表、标杆、钢尺等工具测量了日影(杆影)的变化数据(下图),并利用该数据推算出了当地的经纬度。指导教师认为数据误差较大,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下表为该地理研学组测量活动的相关数据(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等数据略)。完成下面小题。

标杆数据长度141.8厘米,直径2.2厘米
测量数据北京时间11:5612:0012:0412:0812:1212:16
杆影长度(厘米)154.8153.3152.3149.3152.5153.5
推算结果当地经纬度(118°E37°N);当口当地正午太阳高度(43°)

1.推算当地经纬度直接运用的数据是(     
A.12:12时数据B.12:08时数据C.12:04时数据D.12:00时数据
2.可有效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是(     
A.缩短总的测量时间B.选用直径更大的标杆C.缩短测量时间间隔D.选用长度更小的标杆
7日内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试题(三模)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西部地区地处过渡带,生态环境较脆弱,冬季易发火灾,冬季局地环流是该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调查研究冬季局地环流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可为当地保护环境提供决策依据。受局地环流影响,该区域冬季气温较高,出现了一条向北显著凸出的暖脊(如图所示)。下图示意东北西部地区1月海平面平均气温分布;海平面气温是由实测近地面气温按标准的垂直递减率换算而成,可以更好的体现局地环流对气温的影响。

(1)说明东北西部地区冬季气温较高的原因。
(2)①据上图在下图中补充高程和(1月海平面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及其图例。

②指出AB、BC两段增温幅度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从局地环流的角度说明东北西部地区冬季易发火灾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9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试题(三模)地理试题

3 . “沃克环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赤道和极地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形成了三圈环流,沃克环流却形成了单圈环流,主要原因是(     
A.赤道附近东、西太平洋冷热差异不大B.赤道附近东、西太平洋空间距离不大
C.赤道附近东、西太平洋表面摩擦力小D.赤道附近东、西太平洋地转偏向力小
2.沃克环流较强时,反映该年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出现(     
A.厄尔尼诺现象B.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C.拉尼娜现象D.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
3.沃克环流加强时,易出现(     
A.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B.中国沿海海平面偏高
C.秘鲁沿岸积云对流活动增强D.菲律宾野火灾害偏多
7日内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三模联考地理试题

4 . 温跃层是指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左右、水温急剧下降的海水层,其上为厚度一定、水温均一的海洋混合层。调查发现,台湾岛西南海域温跃层深度和厚度受季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其混合层和温跃层深度会出现明显变化。下图示意台湾岛西南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岛西南海域温跃层上边界深度最大值出现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台湾岛西南海域温跃层上边界深度最大值出现时,影响其深度的季风最可能是(     
A.东南季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
3.厄尔尼诺现象强烈发生时,台湾岛西南海域(     
①混合层深度增加②混合层深度减小③温跃层厚度增加④温跃层厚度减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第五次模拟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5 .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地区气温上升,其中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这就是北极放大效应。该放大效应使得北极地区增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北极放大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太阳辐射增强B.海—气热传导增强C.大气环流增强D.冰雪的反射率增大
2.北极地区明显增温出现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7日内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热带西太平洋63年的潜热(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平均分布图(虚线)。研究发现该区域海气温差增大时潜热释放增加。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潜热值可能为(     
A.①1800B.②2300C.③1500D.④1500
2.影响②地潜热数值的主要因素有(     
①西北季风②暖流③东南季风④热带气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五校联盟高三5月联考三模地理试题

7 . 北冰洋是世界海冰分布范围较广的海域,海冰的漂流移动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面为某时刻北冰洋海冰漂流流场夫量图(箭头越长,漂流速度越快)。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北冰洋海冰漂流流场的直接因素是(     
A.盛行西风B.海底地形C.海水密度D.表层环流
2.与甲海域相比,弗拉姆海峡(     
A.海冰变形幅度大B.航道适航性变好C.海冰密集度低D.海冰厚度变薄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地理试题

8 .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研究发现,近几百年来,伊利湖湖水水位持续下降。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湖泊的形成关键在于(     
A.火山喷发B.断裂下陷C.冰川刨蚀D.河流改道
2.导致伊利湖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①全球变暖,蒸发加剧②冰盖消融,地壳下沉③瀑布溯源侵蚀,湖水外泄④地下水超采,湖水补给
A.②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伊利湖水位持续下降可能导致(     
A.湖水盐度升高B.湖区昼夜温差变小C.湖泊结冰期缩短D.湖水富营养化加剧
7日内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第五次模拟地理试题

9 . 兴凯湖属中俄界湖(图左),湖面平均海拔约70米,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之间有沙岗隔开,松阿察河为其唯一的泄流通道。1942年,当地政府在小兴凯湖北侧的穆棱河上修建分洪水闸,穆棱河洪水期部分河水注入小兴凯湖。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兴凯湖水位相对稳定,但近年来水位明显上升,大兴凯湖尤为显著。图右为2020年在图左所示松阿察河a河段,沿湖水流出方向所作的河床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穆棱河部分河水注入后,兴凯湖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内(     
A.湖水含沙量增大B.湖泊容积增加C.年蒸发总量增大D.渔业资源减产
2.推测近年来兴凯湖水位明显上升的原因主要是(     
A.穆棱河入湖水量增加B.松阿察河泄流能力减弱
C.区域降水量有所增加D.兴凯湖湖床淤积较严重
7日内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10 . 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国家公园在巴西北部的马拉尼昂州境内(右下图五角星处)。靠近赤道,15月为雨季,年降雨量达到1400-1600毫米。公园海岸线长,地形平坦,地势较低。公园内主要是一大片沿海沙漠,热季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0℃。在最佳观景季节,沙漠里出现众多水晶般大大小小的湖泊,充满着新月沙丘的沟谷(见左下图)。游客们可以在充满阳光的沙漠湖群中徜徉、在湖畔的白色沙床上嬉戏,这里也因此得名千湖沙漠。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此地的最佳观景季节时间主要为(     
A.1月-5月B.6月-9月
C.10月-次年2月D.9月-12月
2.这些沙漠中的湖泊(     
A.是咸水湖B.是淡水湖
C.面积稳定D.盐度不稳定
7日内更新 | 21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一)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