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35 道试题
1 .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在同一深度传播速度快的是____(填字母),其中代表横波是____(填字母)。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面以上的C代表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G圈层的物质状态为____
(3)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某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该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     
A.软流层B.岩石圈C.地核D.地幔
(4)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能量B.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C.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D.地震发生时应该迅速乘电梯逃离出建筑物
(5)若右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当时____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____时期。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潮汐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B.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潮汐发电会带来严重海域污染D.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

3 . 海面净辐射值大小及时空分布,取决于海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放出的长波有效辐射,其分布形势与太阳总辐射相似。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域①~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影响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洋流性质
3.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A.①B.②C.③D.④

4 . 为适应自然环境,西北旱作区在农业生产中采用了地膜全覆盖技术(如下图所示),该技术有三大优势:一是保持土壤水分,二是改善土壤温度,三是生态效益好。结合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该技术可以保持土壤水分的主要原因是(     
A.减少膜外水下渗
B.抑制土壤水蒸发
C.增加地表径流
D.增加大气降水
2.在我国山东胶东地区大力发展苹果种植,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银色反光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①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温②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地温③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照效率④保持土壤水分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关于使用地膜可能带来的生态效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使用B.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使用
C.提高种植效率,增加农民收入D.减少土壤含水量,防治水土流失

5 . 雾是在微风及大气稳定环境下,水汽凝结成微小水滴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天气现象。甲岛屿(下图)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2016年4月8~15日,L机场连续多日降水,16~17日期间曾出现一场浓雾,影响航班起降。下右图示意L机场2016年4月16日08时~17日08时的气温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时段中,L机场近地面水汽含量最高的是(     
A.17日00-02时B.17日06-08时C.16日14-15时D.16日20-22时
2.受浓雾影响,L机场航班无法正常起降的时段是(     
A.16日08-09时B.16日20-21时C.17日02-04时D.17日07-08时

6 . 读下图“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A.a+b+cB.a+c+d
C.b+c+dD.c+d+e
2.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为了探测f的情况,A、B、C、D在下图中四点地壳上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早得到从f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7 . 下图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丁乙甲丙C.乙丁甲丙D.乙丁丙甲
2.与图中丙化石相同地质年代,陆上的植物是(     
A.孢子植物时代B.裸子植物C.海生藻类D.被子植物
3.如果把地质年代比作一本4600页的书,下列地质年代中,占有页数最少的是(     
A.元古宙B.太古宙C.中生代D.新生代

8 . “旅行者”1号是美国宇航局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号成为第一个穿越太阳系并进入星际介质的宇宙飞船。截至2019年10月23日止,“旅行者”1号正处于离太阳211亿千米的距离。这是第一个进入了星际空间的人造天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旅行者”发射至距地表50km的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     
A.持续降低B.先降低,后升高
C.持续增高D.先升高,后降低
2.“旅行者”1号在发射后的飞行过程中(     
A.观测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全部相同
B.先后穿越了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这些行星轨道面
C.穿越了密集的小行星带
D.共观测到六次太阳耀斑的周期性活动变化
3.目前,“旅行者”1号应位于(     
A.地月系B.银河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汛期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主汛期是极易产生洪水的时期。我国黑龙江省呼兰河,向南注入松花江。下图示意呼兰河陈家店河段某年流量变化和陈家店该年各月平均气温曲线。


   

材料二   白令海峡处海水常年向南流,影响着沿岸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下图示意北冰洋和太平洋局部洋流分布情况。


   
(1)简析该年呼兰河陈家店河段3-4月流量较大的原因。
(2)简析该年呼兰河陈家店河段主汛期出现在7-8月的原因。
(3)指出该年呼兰河陈家店河段的断流期,并分析原因。
(4)说明a、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5)丙群岛终年多雾,说明多雾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2023-09-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请依次指出①到④对应的自然带名称,并指出自然带①-④的变化主要体现什么地域分异规律,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请依次指出⑤到⑦对应的自然带名称,并指出该自然带的变化主要体现什么地域分异规律?
(3)左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自然带与①对应的自然带相同,这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请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该现象的成因。
2023-09-0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