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文地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7 道试题
12-13高一下·广东佛山·期中
名校

1 . 据报道,新疆每年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新疆每年对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季节工中,河南人最多,每年有15万~20万人前往新疆打短工,其次是甘肃和四川民工,但缺口仍很大。每当这几个季节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招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提到的季节工现象属于(     
A.国内人口迁移B.人口流动
C.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2.影响材料中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文化教育因素D.政治因素
2024-04-08更新 | 438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学竞赛地理试题

2 . 农业化社会中,乡村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农田会紧密围绕村落住宅周边,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也逐渐呈现多样化。下图为我国珠三角某乡村空间布局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乡村1987-2017年期间土地利用方面根本变化是(     
A.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化发展B.农业用地大幅度减少C.商业用地从无到有D.工业用地的规模扩大
2.2017年该乡村商业区未布局在区域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自然地理条件B.历史文化因素C.经济发展水平D.交通运输状况

3 . 下图为“七普”人口结构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基础性作用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对上图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①人口增长结构影响了资源的消耗,引导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使用效率
②人口年龄结构驱动服务要素变化,使教育产业中幼师培养力度增大
③人口分布结构导向产业要素变化,导致优质产业要素集中于大城市
④人口城乡结构助推城乡要素变化,形成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取消了300万人口以下城市落户限制。下列从人口结构与国土空间规划要素角度理解该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城市产业出现空心化,引导生产要素集中于中小城市
B.中小城市人口适度发展,需要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
C.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以人口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中小城市发展
D.帮助中小城市产业崛起,与大城市产业相互竞争、相互促进

4 .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土壤水分缺失、育苗期低温和成熟期极端高温易导致当地玉米减产。为了探讨东北地区不同颜色地膜覆盖下春玉米品质和产量,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在东北某实验区采用垄沟覆膜技术,设置了白色透明膜(M1)、黑膜(M2)和露地对照(M0)田间试验(三种类型试验田面积相同,试验期内自然降水、田间施肥、管理措施与当地农户种植一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月份是全年干物质累积量最大的月份,但以白色透明膜(M1)最低,其主要原因是( )
A.白色透明膜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影响了春玉米的生长及光合作用
B.白色透明膜内杂草数量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
C.白色透明膜内水汽蒸发量过大,导致土壤缺水,影响了春玉米的生长
D.白色透明膜内温度过高,春玉米生育期缩短,呼吸作用增强
2.干物质累积量与春玉米产量密切相关,下列有关不同颜色地膜覆盖下春玉米产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膜下产量最高,因为黑膜内温度适宜,杂草少,全年干物质累积量最大
B.白色透明膜下产量最高,因为白膜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的损耗,延长了玉米的生长期
C.露地产量最高,因为露地环境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D.春玉米产量的形成与干物质累积呈正相关,全年积温越高,产量越高

5 .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下表为中国稻谷与小麦的消费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稻谷小麦


2018-20192019-20202020-20212018-20192019-20202020-2021
食用消费占比(%)74.775.474.870.668.168.8
饲用与损耗占比(%)7.17.915.813.711.628.5
工业消费占比(%)8.29.58.09.16.98.6
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110.3107.1100.7102.0109.890.6
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1147.7.8142.0M144.5161.2N

注: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总消费量X100%;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量X100%

1.表中M、N代表的数值分别是(     
A.128.4、124.4B.134.6、131.7
C.131.6、152.0D.135.6、147.5
2.稻谷与小麦的饲用与损耗占比增长明显,说明我国(     
A.肉蛋奶消费量增长B.粮食浪费较严重
C.粮食种植面积减少D.粮食进口量减少
3.“大食物观”视角下,我国应(     
①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③确保食用口粮安全 ④优先发展饲粮生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玉兰又名“辛夷”,有落叶乔木种和常绿乔木种,原产地在我国中部各省,现分布广泛,其木可制家具;其花可入药、可配制香精、可食用或用以熏茶;整株对有害气体较强的抗性,能大量吸收废气中排放出来的硫化物。河南南召和北京谭拓寺都因为玉兰种植而全国有名。对比两处的相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比较项目
区域
北京潭拓寺玉兰观赏园河南南召玉兰生态园
种类(种)722
景区玉兰栽种数(株)2000200000
景区玉兰栽种面积(亩)200100000
玉兰苗圃10万株30万株

1.北京潭拓寺和河南南召玉兰品种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A.种植面积B.气候条件C.地形差异D.科技因素
2.与北京潭拓寺相比,河南南召玉兰生态园最大的不同是(     
A.工业化B.旅游观赏C.生态价值D.传承文化
3.根据材料分析,能够将玉兰生态效益充分发挥的用途是(     
A.城市行道树B.园林观赏树C.封山育林树D.药厂原料树
2022-03-16更新 | 5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知识竞赛地理试题

7 . 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妇女在育龄期间平均的生育子女数。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图示意1960-2018年部分国家总和生育卓、平均寿命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国中,1960年总和生育率受国际人口迁移影响最大的是(     
A.甲国B.乙国C.丙国D.丁国
2.1960-2018年期间,乙国.总和生育串和平均寿命的显著变化,反映该国(     
A.经济高速发展B.人均碳排放减少C.人口迅速增长D.人口抚养比降低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该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全国所有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均值的比值,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人口吸引指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大量人口迁入,使上海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2018年人口密度达3814人/平方千米,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材料二:1990-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和全国老年人口比例对比图

材料三: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数据称,欧洲将迎来“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1)说出上海市环境人口容量大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量人口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
(3)与全国相比,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指出这种现象给上海带来的不利影响。
13-14高二上·湖南怀化·期中

9 . 粮食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目前,日本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倍。非洲东北部的苏丹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是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     
A.人多地少B.山地多平原少C.经济发达D.农村人口比重大
2.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D.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
2022-02-13更新 | 523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全能竞赛地理试题

10 . 乡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是国家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农村宅基地承担居住和福利保障功能,既要为驻村居民提供居住服务,还要为进城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同时也是中国城乡发展及土地利用转型的重要源头之一。图示意江苏省南部(苏南)地区两种不同城镇化进程下的农村宅基地转型模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城镇化初期苏南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率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条件B.劳动力价格C.土地面积D.城乡差距
2.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苏南地区农村宅基地(     
A.居住功能强化B.居住功能弱化C.空废比重飙升D.转型进程滞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