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上的大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9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重要作用。近30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长很快(如下图所示),全球变暖备受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二氧化碳的作用主要是(     
A.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B.地球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D.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2.近30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大气成分的化学反应③人口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增长④毁林导致森林面积减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为某同学绘制的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该同学绘制错误的图是(     
A.B.
C.D.
2023-02-25更新 | 426次组卷 | 1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巴西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同时也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下图为巴西地理位置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资源状况决定了巴西的主导工业为(     
A.能源工业B.传统重工业C.传统轻工业D.高科技工业
2.与巴西利亚相比,马瑙斯(     
A.地势较高B.水能资源丰富C.多地形雨D.全年降水较多
4 . 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①~⑤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
(2)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3)若图示为北半球正午时分海陆间热力环流,则A、B两地为陆地是____,陆地垂直方向是盛行____ 气流,可能形成的天气状况是____ ,海陆间近地面的风向为____
2023-02-2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斯达黎加国土面积约5.11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11万。国内26%的国土被建成很多个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达52%,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哥斯达黎加几乎没有铁路分布,境内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下图示意哥斯达黎加地理位置。



(1)描述哥斯达黎加的地理位置。
(2)说明利蒙和蓬塔雷纳斯的气候差异。
(3)简析哥斯达黎加成为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国家之一的主要原因。
(4)推测哥斯达黎加几乎没有铁路分布的原因。
2023-02-17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6 . 研究发现,降水pH值大小与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风速与降水pH值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该地降水pH值较低,主要是由于(     
A.农作物蒸腾量大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
C.受下沉气流控制D.降水量大且风速较小
2.降水pH值最大值出现在2月份而没有出现在风速最大的5月份,是因为5月份(     
A.土壤气温回升B.沙尘暴多发C.降水显著增加D.植被返青增多
3.改善图示区域降水pH值状况的合理措施有(     
①扩大地膜覆盖面积       ②使用化石燃料       ③大面积植树种草       ④设置草方格沙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德雷克海峡以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0日,我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再次起航,途经德雷克海峡到达南极。下图示意德雷克海峡位置及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科学考察队起航后2个月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北京地区的白昼先变长后变短B.巴西太阳从东北升起
C.泰山站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D.南极点可以看见极光
2.德雷克海峡号称“杀人海峡”的主要原因有(     
①常年盛行西风       ②海域面积广阔,风力削弱作用大       ③受极地东风影响       ④海峡产生狭管效应,加剧风浪强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南极科学考察队对防火非常重视,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洋流D.下垫面性质
2023-02-1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8 . “珊瑚屋”是用珊瑚当墙,茅草搭盖而成。数百年以来,广东省徐闻县海边居民采掘珊瑚石,作为建筑材料,建造了大量的“珊瑚屋”。近十几年来,国家对珊瑚礁进行了保护,严禁采掘海中的珊瑚礁。目前,有关专家学者呼吁对现存“珊瑚屋”进行开发性保护。下图示意徐闻县地理位置及“珊瑚屋”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早期“珊瑚屋”建造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科技水平
2.“珊瑚屋”所在地区(     
A.多雷暴天气B.以高原为主C.海岸线平直D.地表水丰富
3.目前,有关专家学者呼吁对现存“珊瑚屋”进行开发性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进行民俗教育B.调节小气候C.减弱温室效应D.保护生物多样性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中部为海拔100—2000米的高原和山地,沿海多为平原和丘陵。中国援助马达加斯加科研团队对该国进行了详细考察。考察发现:塔那那利佛省(阴影区域)为该国人口和城市最密集的地区,7月甲地平均气温明显高于乙地。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1月和7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单位:mm)。



(1)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分析该岛1月平均降水量较多的原因。
(2)与乙地相比,说明甲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3)解释塔那那利佛省成为该国人口和城市密集区的自然原因。
2023-02-12更新 | 1058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10 .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2021年1 0月13日,   “世界旱极”之地——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出现一种被称为“沙漠开花”的自然现象。大约200种沙漠植物的种子在降雨后约两个月突然发茅。曾经的不毛之地,短生命野花遍地绽放,呈现花海奇观。右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圈。

材料二: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南半球赤道附近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东部、中部的热带海洋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导致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的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年份太平洋赤道附近大气环流图。



(1)分析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旱极”及偶发“沙漠开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图片推测厄尔尼诺年份,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空间分布变化及易产生的气象灾害。
(3)分析阿塔卡马沙漠海岸地区形成浓雾但却无法形成降水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